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交流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科研項目的大力支持下,面向國際學術前沿、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國民經濟主戰場,針對5G/6G無線傳輸等應用對高能效、高速率、寬頻集成電路的迫切需求,電子科技大學電子薄膜與集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羅訊教授團隊,開展了高精度相控陣系統芯片、高能效數字微波發射機芯片、寬頻低噪聲無反射接收機芯片、低相噪/高優值振蕩器芯片等研究。基于國產工藝研制的相關成果已轉化應用,并在集成電路領域權威期刊IEEE Journal of Solid-State Circuits(JSSC)上發表7篇高水平論文,電子科技大學均為唯一通訊單位。
一、數字微波功率放大器及其陣列系統
團隊錢慧珍副教授通過整合高能效數字極化發射機與高精度數字化有源移相鏈路,提出了一種數字微波極化相位調制移相陣列發射系統,實現了38.2%的峰值系統效率與0.35°的相位移相精度,重點解決了陣列系統中合成波束的高精度、高能效調控難題。同時,錢慧珍副教授結合混合Doherty技術與阻抗倍增技術,提出了一種深回退高效率Doherty全數字正交功率放大器,實現了0/3/6/9/12/15dB下漏極效率38.5%/39.3%/29.6%/29.5%/18.4%/14.9%,解決了發射系統在深回退功率下低系統效率難題。在錢慧珍副教授的研究基礎上,團隊博士生楊秉正結合混合Doherty阻抗提升技術與可重構自耦合抵消變壓器技術,提出了一種開關/浮空電容型數字化正交功率放大器,實現了0/3/6/9/12/15dB回退功率下36.6%/32.9%/29.1%/ 23.7%/18.6%/13.2%系統效率與1024QAM高階調制下400Mbps的數據傳輸速率,重點解決了發射機系統整體效率低、傳輸數據率低等難題。
二、無反射接收機及其模塊芯片
團隊博士生鄧至賢通過系統性地研究了低噪聲放大器中晶體管噪聲產生機理,建立了毫米波頻段的雙路噪聲抵消模型,可消除放大器中兩條信號通路的噪聲,從而提出了一種寬頻雙路噪聲抵消低噪聲放大器,在22.9–38.2GHz實現了噪聲系數2.65–4.62dB,解決了寬頻低噪聲放大器面臨著噪聲系數和工作頻寬的折衷難題。同時,基于寬頻雙路噪聲抵消低噪聲放大器,結合接收系統中非線性器件的行為模型,建立了無反射多階交調信號工作理論,提出了一種國際首次公開報道的寬頻無反射接收機,在22.6–39.2GHz實現噪聲系數3.6–5dB、27.6dB帶內交調干擾抑制,支持1024QAM高階調制、3.6 Gbps數據傳輸率,解決了無線傳輸接收系統中的空間干擾、鏡頻干擾等難題。
三、寬頻低相噪高優值振蕩器芯片
團隊舒一洋博士通過研究寬頻多模式頻率生成機理,建立了多維模式切換理論,可在高頻實現超寬頻低相位噪聲頻率生成,提出了一種基于電磁混合耦合模式倍增技術的多核振蕩器,實現了18.6–40.1GHz工作頻率覆蓋范圍,單顆振蕩器完整覆蓋24GHz、28GHz、37GHz以及39GHz等5G移動通信毫米波頻段。同時,面向Sub-6G應用需求,通過研究多核陣列振蕩器耦合機理,建立了離散耦合與諧波阻抗擴展理論,提出了一種離散耦合諧波阻抗擴展多核振蕩器,在1MHz頻偏相位噪聲最優值–138.92dBc/Hz,FoM@1MHz達到195.1dBc/Hz,FoMT@1MHz達到203.6dBc/Hz,解決了低相位噪聲、高性能優值信號生成難題。
羅訊教授團隊(先進半導體與集成微系統研究中心,ASIS)于2015年7月1日正式組建。成立至今,已發展成含正高2人、副高5人、博士后3人、技術員2人,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等近百人的學術團隊。團隊培育出IEEE杰出青年工程師、IEEE領域頂刊MWCL首位責任主編、IEEE MTT學會技術發展委員會委員(MTT-4、MTT-5、MTT-14、MTT-23等分委會)、IEEE RFIC技術委員會委員、IEEE IMS技術委員會委員、IEEE EDL金牌審稿人等。近5年,該中心主持了30余項縱向/橫向科研項目,項目經費近億元,含國家基礎加強重點研究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等科研項目、海思半導體等工業界重點合作研發項目等。團隊現已在IEEE JSSC、TMTT、MWCL、EDL等權威期刊,以及IEEE ISSCC、IMS、RFIC、CICC等標志性會議發表高水平論文近200篇;授權53項國內外專利(含歐美專利22項),其中39項專利技術應用于華為海思等企業消費電子領域(智能手機、汽車電子等)射頻系統芯片中,實現了規模化量產。團隊培養的博士生、碩士生、本科生斬獲了37項集成電路、微波/毫米波等領域IEEE國際重要獎項,含IEEE MTT-Society Graduate Fellowship Award 4人(含中國首位)、IEEE SSC-Society Predoctoral Achievement Award 2人、IEEE MTT-Society Undergraduate Scholarship Award 4人;IEEE IMS、ISSCC、CICC、RFIC等國際會議最佳學生論文獎、學生設計獎、亮點技術等27項。
論文鏈接:
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9709559
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9552448
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9552564
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9512554
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9530759
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9241038
https://ieeexplore.ieee.org/stamp/stamp.jsp?tp=&arnumber=936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