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自然與文化遺產空間技術中心(HIST)研究員陳富龍以第一署名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發表題為Radar interferometry offers new insights into threats tothe Angkor site(《雷達遙感揭示威脅吳哥遺產地可持續發展新視角》)的研究性論文。
該項研究提出了文化遺產病害形變監測與健康診斷的星載雷達干涉雙尺度模型,是全球首例利用對地觀測“天眼”對吳哥窟世界文化遺產整體環境監測與評估的案例。研究通過地表沉降以及重點寺廟群結構的毫米級異常形變反演與時序分析,結合水文、地質與城鎮化專題數據,推翻了古寺廟倒塌原先主流論斷(地下水退化),發現了地下水季節性變化、材質熱脹冷縮與古建風化的耦合機制及其互為促進作用,構建了遺產地寺廟群病害演化動力模型,為揭開遺產地寺廟群退化之謎提供了全新視野,進而支撐該遺產名錄的可持續化發展與智能保護。
該論文得到了審稿人一致高度評價(Overall Evaluation:Excellent and Exciting);并在出版第一時間得到了Science Magazine、Live Science、Asian Scientist Magazine 等國際媒體的重點關注與點評。
該項研究得到了中科院重點國際合作、中科院百人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CAS-TWAS空間減災卓越中心等項目資助。
作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全球設立的第一個基于空間技術的世界遺產研究機構,HIST依托遙感地球所建設,致力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其成員國在世界遺產和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的監測和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等方面,提供技術服務,并通過教育培訓,增強其空間技術方面的能力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
Angkor Wat寺廟結構不穩定性雷達干涉監測與診斷
吳哥寺廟群病害演化動力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