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據《自然》雜志網站報道,悉尼大學和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在單個元件上聚集了迄今數量最大的量子回路,將此前14個的世界紀錄刷新為10000個,提高了3個數量級。相關論文11月17日在線發表在《自然·光子學》雜志上。
悉尼大學物理學院理論物理學家尼古拉斯·梅尼庫奇博士說:“制造量子計算機的兩個最大障礙是微小量子系統的精確控制和可擴展性問題,這是制造大型超高速量子計算機的關鍵所在。我們已經在可擴展性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通過激光制造出了可供量子計算機使用的‘電路板’。如何精確控制這些量子回路將是下一步的研究重點。”
上周,量子計算機研究領域還取得了另一項突破。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教授邁克·斯沃爾特領導的一個研究小組宣稱,讓室溫下脆弱的量子比特的壽命延長到了創紀錄的39分鐘,將此前硅基系統中25秒的紀錄提高了近100倍,克服了超高速量子計算機研究的一大障礙。
梅尼庫奇稱,雖然上述實驗中的量子比特能存在于室溫中,并在冷卻和加熱的整個過程中保持完好,但其被讀取時的溫度仍然需要低于零下263.15攝氏度。并且由于所有的量子比特都處于相同的量子態,無法滿足量子運算所需要的基于量子比特的不同狀態,因此無法用于量子計算。
研究人員說,支持多重狀態的量子比特將成為未來一大挑戰。他們希望有人能夠創建一個能在室溫下讀取量子比特的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