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在市場與缺乏市場
考慮到中國的具體國情,大規模鋪設地面光纖網絡的成本要比西方國家低得多。而通信衛星乃至衛星通信地面應用系統的成本卻比西方國家高很多。由于實際的市場潛力有限,衛星通信應用系統的研發投資一直上不去。在中國現代通信發展的潛力市場,我們看到了諸多優秀民族企業的出現,比如中興和華為,但是卻沒有看到同樣的衛星通信設備制造商出現。
在今天的中國,租用通信衛星轉發器的價格和國際市場基本一致,這對于剛剛踏進中等發達國家門檻的中國來說,是很難為消費者所接受的。因此,時至今日,衛星通信的用戶仍然局限在大型企業、政府、軍隊等團體型用戶。雖然面臨預算問題,但一旦發生應急救災等情況,這些用戶是不在乎成本的。而作為國有通信企業的中國衛星通信集團有限公司,在地震、泥石流、洪水等特殊災害面前,也會無償地向政府用戶提供帶寬。這種行為從國家和社會安全的角度來說當然是必要的,但必須指出,這并不是市場行為。
Ka頻段帶來的變革
我們可以回顧一下,在實現《農村通信普遍服務——村通工程實施方案》的過程中,關于運營商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以巨大的代價鋪設地面線路,但最終還是依賴衛星才解決了部分最困難地區的通電話問題。而當時的人力成本現在不可同日而語。如果還要采用地面線路的辦法,把光纖鋪到每一個行政村乃至自然村,是不太現實的,也是沒有必要的。更為重要的是,農村通信普遍服務是作為政治工程而存在的,寬帶工程則不可能作為政治工程而存在,必須是一個可以自我維持自我發展的體系。換言之,不可能要求國家花錢去養這樣一個系統。那么如何建設這樣一個系統,就必須考慮經濟上的得失。
動中通技術的出現,也為衛星固定通信業務開辟了新的應用領域。長期以來衛星移動通信以終端價格高、使用費高而著稱。而且衛星移動通信頻段資源極為有限,還面臨著與導航系統的爭奪。動中通技術出現并成熟以后,使衛星固定通信頻段可以提供類似于移動通信的服務,甚至于還可以提供更高的帶寬。Ka頻段的衛星通信天線尺寸較小,可以輕松安裝在車輛或者船舶上,甚至于航空器上,就用戶體驗而言,或許和海事衛星沒有太明顯的區別。考慮到Ka頻段的衛星通信可以提供巨大的帶寬,用戶可以用它開展視頻音頻傳輸等高流量業務,可以實現高清視頻的實時傳輸。考慮到Ka頻段的單價比較低,汽車、火車、飛機、客輪可以用Ka頻段的動中通為乘客提供普遍寬帶通信服務,可以提供旅途中的視頻通信乃至各種類型的上網服務。考慮到終端的尺寸和帶寬租用費用,這種服務在Ku頻段上都是很難普及的。而Ka頻段的普及應用,將使這種前景成為現實。
與此同時,漁民在海上,也需要享受到寬帶通信服務,也希望能和家人保持持續、暢通而大帶寬的網絡通信,能自由地訪問漁政、氣象、海洋等部門的網站,獲取安全生產所需要的信息,考慮到衛星移動通信頻率資源極為有限,通話費用較高,只能作為應急通信手段而存在,也就是不出事的時候不打,平時根本用不起。目前看來,只有Ka頻段的動中通才能提供令人滿意的服務。在這方面,或許可以參考廣電部門正在開展的船船通工程,浙江、福建、廣東、海南等地已經裝船數萬條,遠離陸地的漁民也能看到標清的電視節目,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作為經濟發達地區的廣東,已經決定自籌資金為漁民安裝船船通終端。而作為具有雙向通信能力的動中通,應當能夠創造更高的社會經濟效益。
在衛星通信產業已經相當發達的美國和歐洲,Ka頻段業務的開展也帶來了產業的革命。美國衛訊公司的VIASAT-1衛星實現了140GBPS的超大容量。按照衛星公司自己的說法,這一顆衛星的通信能力就超過了北美上空所有其他衛星的總和。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理解Ka頻段衛星通信的成本降低——即使衛星本身的成本很高,但是這么多帶寬,用一枚火箭發射就可以送上天去,把發射的費用降低了一個數量級以上。而減少發射次數,所節省的并不僅僅是運載火箭本身的費用,還有可觀的保險費用,以及衛星在發射場等待期間所消耗掉的壽命以及需要白白支付的銀行利息。也正是因為如此,美國和歐洲的衛星運營商正在積極的轉向Ka頻段。甚至于長期經營L頻段的國際移動衛星組織,也決定在第五代衛星上轉向Ka頻段。
與C和Ku頻段不同的是,Ka頻段衛星通信系統的設計更加注重天地一體,就是說運營商不能僅僅考慮購買衛星并且發射升空,還要規劃并且設計用戶段。這就給衛星通信終端制造商帶來了前期介入的必要性。實際上類似的模式在中國是有成功案例的,我們所熟悉的中星九號廣播衛星系統,就采取了天地一體化的模式。從系統設計,衛星采購,到地面終端選型和推廣,廣電管理部門都制定了統一的技術體系和技術標準。從現有情況看雖然以中星九號為核心的戶戶通系統在市場經營上有所爭議,但不可否認這套模式達到了預期的效果。
來源:《衛星與網絡》 作者:黃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