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G和3G時代為小基站的發展提供了土壤,那么4G時代的到來無疑宣告了小基站的春天已經來臨。在2G和3G時代,小基站的主要作用就是“補盲”,完善宏基站的覆蓋,無論是角色定位還是市場容量都無法與宏基站相提并論。而4G時代的來臨正在改變這一局面。由于小基站在深度覆蓋以及快速部署上的諸多優勢,使其成為運營商實現熱點覆蓋、應對數據洪流的重要手段。小基站已經和宏基站一樣,正在網絡建設中扮演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數據洪流,正在成為全球運營商面臨的巨大挑戰。據愛立信發布的《流量和市場數據報告》顯示,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將以50%的復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18年年底,數據流量將增加約12倍。而就在不久前召開的“2013年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發展論壇”上,工信部電信研究院總工程師余曉暉也表示,未來5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將增長13倍,每個智能手機用戶的平均流量將增長7倍,由2012年的600M/月提高到5年后的5GB/月。
海量數據流量正在推動運營商的網絡升級,在日益增長的移動數據業務需求下,全球移動通信網絡正在從3G邁向4G。4G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移動通信時代,同時,4G也給業界帶來了一些新的問題。由于4G的頻段較高,因此其在深度覆蓋、信號強度、傳播損耗以及信噪比上都有了更高的要求。
相關統計顯示,伴隨著移動互聯網以及智能手機的飛速發展,70%~80%的移動數據業務都是在室內環境下產生的,例如學校、居民區等。在這種情況下,繼續采用傳統的宏基站覆蓋方式顯然不合適,會存在覆蓋欠佳、吸收話務比例不高等情況。而低功率Small Cell解決方案的出現就為這一重要問題提供了解決之道。
同時,由于基站選址越來越難,傳統宏基站施工難度較大、施工期較長且施工成本較高,這些都已經無法滿足低成本和快速建網的需要。而小基站體積小、易部署,有些小基站產品的重量甚至不到一公斤,僅一個人就可以輕松實現安裝,大大減少運營商網絡建設的各項成本。同時,通過廣泛部署小基站,還可以在熱點地區對業務量進行有效分流。據相關統計顯示,在一些業務繁忙區域,小基站分流的網絡流量可高達80%,有效提升運營商的網絡容量以及用戶體驗。
目前,小基站的應用場景主要有三種:一種是在宏基站覆蓋中使用,主要用于增加網絡容量和提高網絡邊緣的速率,一般部署在城市的熱點區域;第二種是在宏基站覆蓋之外使用,用于補充宏基站覆蓋的盲點,如部署在郊區的熱點區域;第三種就是在室內環境下使用,主要部署在辦公場所和家庭。
Small Cell論壇的統計顯示,全球超過98%的運營商都表示小基站的部署對他們而言至關重要。目前,全球主流運營商都在積極展開小基站的部署。AT&T計劃到2014年,部署的小基站數量將是新增宏基站數量的4倍。沃達豐、軟銀、SFR、Sprint等運營商都已經部署了數十萬個小基站。而隨著4G在我國的蓬勃發展,我國運營商在小基站部署上的步伐也正在加快。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小基站的技術還在不斷演進,由中國提出的增強型小基站技術LTE-Hi的相關工作也已經展開,與此同時,伴隨著小基站的大規模部署,小基站和WiFi的融合發展成為業界關注的重點。由于WiFi也主要是應用在熱點和室內覆蓋,所以其與小基站之間有一種天然的競爭關系。而業界在廣泛討論和深入思考下達成的共識是:小基站和WiFi之間的融合發展才是最具有長遠意義的。在此背景下,小基站和WiFi的融合產品與解決方案已經開始出現,而未來還可能衍生出新的商業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