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航天
美 國
航天飛機退出歷史舞臺;奧賴恩航天器進入測試階段;“好奇”號火星車發射;泡泡宇宙假說被否定;最大最重黑洞記錄不斷刷新。
毛黎(本報駐美國記者)1月,科學家發現了人類觀測史上最大最重的黑洞,其位于橢圓星系M87的中心,距地5000萬光年,重達66億倍太陽質量。相比而言,銀河系中央的大質量黑洞要小它1000倍。而到了12月,科學家發現的兩個大黑洞:一個位于獅子座星系團中最亮的星系內,自身質量為太陽質量的97億倍,距離地球約3.2億光年;另一個則處于距離地球3.35億光年的一個橢圓星系里,質量與前者相當或更大。
同是在1月,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宇航中心科學家在小行星的隕石樣本中發現了氨基酸異纈氨酸,且其在富碳樣本中絕大多數以左旋形態存在。鑒于氨基酸對生物體的重要性,以及存在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體中氨基酸都為左旋型這一“左撇子地球之謎”。該研究小組認為極可能是小行星巖石將生物原材料帶到地球,成為了一項佐證“地球生命起源于太空”的新證據。
美國中央時區1月20日下午9點,NASA的納米帆-D衛星在地球上空650公里處,張開了它近10平方米大小的帆,成為迄今首個繞地球運行的太陽帆納型衛星。其任務是環繞地球,以驗證能否將太陽帆用作一種清理離軌老衛星和太空垃圾的工具。
美國陸軍首次試飛了他們高級超高音速武器項目里的一架概念機。這個飛行器利用三級推進火箭發射,到達地球大氣層預定軌道后即開始超高音速滑翔,據稱其主要作用是為了測試及搜集試飛數據,用于開發今后的超高音速飛行器,即全球即時打擊武器。
美國“發現”號、“奮進”號和“阿特蘭蒂斯”號分別于2月24日、5月16日和7月8日升空后完成自己的“絕唱”之旅。航天飛機30年歷程毀譽參半,航天飛機退役后,美國將暫時依賴俄羅斯“聯盟”飛船前往空間站,而政府目前正將希望寄托于私營太空企業。
NASA對媒體展示處于測試中的新型飛船――“奧賴恩”(Orion)航天器,它是美國載人航天事業青黃不接的拯救者、原“星座計劃”重要組成部分。NASA表示有信心讓此型號飛船作長途飛行之用,最早于2019年載人飛往小行星。
斯隆數字巡天項目組(SDSS)的科學家們近期通過對宇宙中14000個類星體進行了研究后,利用這些類星體發出的明光線照亮了星系際空間的氫氣物質,制出了一幅迄今最詳盡的宇宙3D圖景。其有希望幫助科學家們對110億年前的宇宙膨脹速率進行測量,并還可能提供神秘的暗能量的研究線索。
8月,NASA發布了在火星中緯度地區發現液態水存在的環境證據,進一步預示火星“可能支持生命”。NASA此次格外體現出科研應有的嚴謹態度,因為截止到目前,并沒有火星上存在液態水的直接證據,即便是有“最大的可能性”,團隊認為他們的結論仍只是一個間接推測。
為了解火星過去或現在是否存在適宜生命生存的環境,美國開始了最大的火星探測行動。11月26日,“好奇”號火星車發射升空,預計于2012年8月在火星著陸,展開為期一個火星年(約687個地球日)的探測活動。“好奇”號稱得上目前人類派往火星的最佳科學結晶。
11月,“伽利略”號探測器發回的數據建模顯示,盡管木衛二的冰層厚約10千米,但冰層內部可能存在分布深度達3千米的含鹽水,水量與北美洲的五大湖相當。液態水向上噴發,使得冰水之間的轉換有可能傳遞了能量和營養物,為生命存在提供條件。而這顆原本就排進“太陽系除地球外最可能孕育生命的五大星球”名單里的衛星,今朝更加備受關注。
利用哈勃太空望遠鏡,NASA得到了迄今最精確參數,重新計算了宇宙擴張率,結果排除了一種可能代替暗能量的泡泡宇宙假說。這種假說認為,“宇宙以越來越大的速率在膨脹”的景象可能是個幻覺。
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和甚大望遠鏡拍攝到約3200萬年前紡錘星系內一個巨大黑洞吞噬其他天體的天文奇觀。這是人們首次在X波段清晰地獲取這類圖像。
美國和英國科學家成功找到了一顆恒星發出的氣體云,并捕捉到了一個巨型黑洞散發出來的光線,同時發現了第一批恒星遺留下來的殘骸以及一顆正在爆炸的恒星爆炸余波的蹤跡,從而彌補了宇宙進化史上大爆炸后和恒星誕生間“缺失的一環”。
12月,開普勒天文望遠鏡新發現了一顆宜居類地行星,不但是迄今探測到的最小類地行星,且其表面溫度是溫和的22攝氏度,十分難得。該小行星被命名為開普勒-22b,寬度約為地球的2.4倍,質量據推測應至少小于地球質量的36倍――這個范圍意味著,該行星表面可能有很多巖石并可能有水。
英 國
英國航天局正式成立;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歐空局和NASA合作密切;研發對地觀測衛星,提出靜音飛機概念。
劉海英(本報駐英國記者)4月1日,英國商業、創新和技能部宣布英國航天局正式成立。新成立的航天局將負責制定國家航天政策與重大預算,對英國所有的民用航空事務進行集中管理。
8月,英國科學技術設施理事會盧瑟福空間實驗室圓滿結束了為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設計制造的照相機和光譜儀的制冷及低溫測試。此次測試的中紅外線儀器(MIRI)覆蓋的波長范圍為5微米到28微米,這意味著MIRI可在零下266攝氏度下工作。
9月,英國薩里衛星技術有限公司成功發射兩顆對地觀測衛星igeriaSat―2 和 NigeriaSat―X,這兩顆衛星有望顯著提升非洲在自然資源管理和災害援助等領域的能力。
同是9月,英國對地觀測儀器中心與8家英國企業及學術機構合作,開始研發用于對地觀測的新型衛星技術。
11月,英國劍橋大學研究人員公布的靜音飛機概念稱,對于波音767尺寸大小的飛機,通過采用翼身混合設計,可將其產生的起飛和行進噪聲控制在機場邊界之內。其最終目標是將飛機的噪聲減少25分貝。
德 國
自主發射了“微重力技術試驗”(Texus)探空火箭;空中交通系統、飛翼寬體客機研發、碳纖維復合材料(FCK)整體構件制造等方面產生諸多進展。
李山(本報駐德國記者)3月28日,作為歐盟新飛機概念研究(NACRE)的一部分,德國航空航天中心用先進技術飛機測試系統(ATTAS)對其草案之一的飛翼布局的民用飛機構型進行了測試和評估。該寬體客機能夠容納750名乘客,最大起飛重量達700噸。
3月31日,歐空局(ESA)在德國慕尼黑公布了迄今為止最為詳細的地球重力場圖譜。完成這項觀測任務的GOCE(地球重力場和海洋環流探測衛星)于2009年3月發射升空,其所攜的重力梯度儀靈敏度極高,能夠探測到10萬億分之一的引力變化,從而使其能夠對從山脈到海底的引力差異進行測繪。
5月14日,由馬克思普朗克天體物理研究所(MPE)和德國航空航天中心(DLR)等參與研發的歐空局(ESA)赫歇爾太空望遠鏡陸續公布了一些研究成果,如探測到在一些合并星系中心部位發出的速度高達每秒1000公里的超高速分子噴流等。
7月,歐空局(ESA)萬千寵愛于一身的赫歇爾望遠鏡,在升空兩年多后通過觀測首次確認,是來自土衛二的水,在土星周圍形成一個巨大的水蒸氣圓環。
8月,赫歇爾望遠鏡再次傳回捷報:一個國際科研團隊在一個恒星新生區附近發現了氧分子,首次確認了氧分子在太空中的存在。盡管科學家們一直知道在太空某些溫暖的區域存在著氧原子,但這些家伙就是不愿現身,如今一個令人類長期困擾的一個天文學之謎終于得以破解。
10月4日,歐空局就“歐洲數據中繼系統”(EDRS)與阿斯特里姆(EADS Astrium)公司簽訂了總額為2.75億歐元的合約。后者將為歐空局設計、交付和運營歐數據中繼衛星系統。該系統預計將于2014年開始運行,屆時不僅可提高歐洲對天基偵察數據的使用效率,還可以提供一個快速、可靠、無縫的電信網絡。
10月21日,首批兩顆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軌驗證衛星成功發射。這兩顆衛星已非常接近具有完全功能的導航衛星,具備開發服務、公共管理服務等功能。其重要組成部分包括帶氫微波激射器的銣原子鐘,可以達到每300萬年才相差1秒的精度。歐洲伽利略計劃邁出了具有重要意義的一步。
11月27日,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在瑞典基律納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探空火箭TEXUS 48。重點測試了次級火箭改進燃料供應的新技術。試驗使用了液氮(零下200攝氏度)。在6分鐘的失重試驗中,科學家在微重力下進行液態金屬材料的碰撞過程和魚卵的方向感兩個微重力技術試驗。
俄羅斯
2011年,俄羅斯人享受了慶祝加加林成功升空50周年的喜悅;但同時也承受了多個航天器墜毀、脫軌、失敗所帶來的苦澀,俄羅斯航天部門要逆境重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張浩(本報駐俄羅斯記者)4月,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在尤里?加加林太空飛行50周年紀念日表示,“航天領域將是國家最優先的項目之一”,而 “我們不想喪失在這方面的一定優勢。”總理普京宣布政府決定從2011年起設立加加林航天獎。
7月13日俄羅斯“聯盟-2.1A”型運載火箭將6枚美國“全球星-2”衛星送入軌道,以及歷時520天的試驗“火星-500” 圓滿結束。
10月21日,攜帶兩枚歐洲伽利略導航系統衛星的“聯盟-ST”號運載火箭從位于南美洲的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完成了俄羅斯航天部門在非前蘇聯地區外的首次發射。
但本年度的多起航天事故讓俄羅斯引以為豪的航天部門顏面盡失。2月1日,一顆名為“Geo-IK-2”軍用衛星發射升空后未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失敗。
8月18日,一顆俄羅斯最先進的“Express-AM4”通信衛星發射升空后與地面失去聯系,發射失敗;同是8月,一架搭載“進步M-12M”貨運飛船的“聯盟-U”運載火箭點火升空325秒后墜毀,發射失敗。普京在衛星發射事故后曾嚴厲責成俄聯邦航天署,要求改變目前的航天器及航天部件的制造監督和驗收體系,特別是在發射前的監督和驗收體系。
10月20日,一顆“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的衛星意外中止工作,脫離正常軌道。
11月9日,俄羅斯近15年來首個深空探測器――“福布斯-土壤”星際站發射升空后未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失敗。
法 國
阿麗亞娜5型火箭成功發射兩顆通信衛星;伽利略導航系統首批兩顆衛星發射升空。
李釗(本報駐法國記者)歐洲阿麗亞娜5型火箭攜帶兩顆通信衛星,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其主要為德國、法國和西班牙市場提供服務。該衛星使用壽命約為15年。
歐洲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首批兩顆衛星,從法屬圭亞那庫魯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這是由歐盟主導的新一代民用全球衛星導航系統,耗資超過30億歐元。歐盟將從此擁有自己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進而有希望打破美國GPS導航系統的壟斷地位,在全球高科技競爭浪潮中獲取有利位置。
法國科學家宣布,他們利用氣候模型證實,之前被從“宜居”行星候選名單中剔除的行星Gliese 581d真的能成為生命的“庇護所”。其距離地球僅20光年,雖然重力是地球的兩倍,空氣中富含二氧化碳,但這顆行星上卻有著充滿液態水的海洋,也有降雨現象,科學家認為,其環境條件能夠支持類地生命生存。首顆太陽系外“宜居”行星的發現對于在宇宙深處搜尋到更多適合生命生存的星球甚至外星生命來說不啻為一個好兆頭。
加拿大
投入巨資發展推力更大、更加省油、壽命更長的輕型飛機發動機;阿爾法粒子X射線分光儀搭載在美國的“好奇號”飛船踏上飛往火星的征程。
杜華斌(本報駐加拿大記者)加拿大聯邦政府和普拉特?惠特尼公司投入10億加元發展推力更大、更加省油、壽命更長的輕型飛機發動機,投入資金將用于改進民用和軍用發動機,包括用于F-35戰斗機的發動機部件。
加拿大航天局科學家研制的阿爾法粒子X射線分光儀(APXS)搭載美國的“好奇號”飛船踏上飛往火星的征程。該儀器是加拿大科學家專門為“好奇”號飛船所研制,用于分析在火星上采集的樣品,研究人類在火星生存的可行性。該儀器可以在火星上晝夜工作,兩到三小時就可以分析出樣品的化學組成成分。
日 本
太陽帆飛船“伊卡洛斯號”勝利完成任務;“曉”號金星探測器無法進入預定軌道。
葛進(本報駐日本記者)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1月22日,在種子島宇宙中心利用H-2B火箭成功發射無人補給飛船HTV(鸛)2號機。該飛船在一個星期的時間里,補給飛船與國際宇宙空間站緩緩接近并對接,實現物資補給和轉移。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日前宣布,世界上第一艘不使用燃料而只利用太陽光粒子實現加速、減速和軌道控制的太空帆船“伊卡洛斯號”,現已成功完成全部實驗項目。
該飛船主要擔負著對太陽帆各項航行技術的驗證,以及確定“太陽電力帆”這種混合動力方式中使用薄膜太陽電池進行發電的可行性。在實驗中,飛船成功展開了20米長的太陽帆,并利用太陽帆實現了飛船加速,而薄膜太陽電池也成功進行了發電,預想的各項性能都得到了成功確認。迄今,它已飛行了約5億公里,通信開始變得有些困難,但地面仍能控制這艘太空帆船,其將繼續飛行至2012年3月。
日本“曉”號金星探測器無法進入環繞金星的預定軌道。在靠近金星后,由于其主發動機的噴射試驗并未獲得預想的推力,使其與金星擦肩而過。
據日本宇宙航空開發研究機構的消息,目前研究人員正在加緊調試,并利用零件在地面試驗,以期在4年后再次讓其進入環繞金星的預定軌道。
日本將實用型“準天頂”衛星系統作為“日本再生重點化措施”中的優先重點事業。準天頂衛星系統依托于美國GPS系統,但具有精度更高、覆蓋死角更少等優點,一直以來都是日本在宇航技術方面發展的重點。
以色列
以空間技術起步的以色列航空航天事業,最初主要用于軍事目的,現已廣泛拓展到科研、通訊、自然災害早期預警等多個民用領域。
鄭曉春(本報駐以色列記者)為適應戰時需要,以色列軍方計劃進一步提升空間衛星的實時通訊能力。按計劃,以色列將于2013年初發射阿莫斯4通訊衛星,其可收發兩種不同頻率的電波,覆蓋范圍涉及歐、亞、非等地區,性能比前3顆同系列衛星更強。而目前以色列衛星只有飛臨以色列本土時才能下載數據,在信息獲取上會有90分鐘的延遲。以軍方此次提升衛星實時通訊能力,目的就是解決這一問題,實現即使衛星不在以色列上空仍能獲得實時圖像。
以色列還提出了一個設想:從波音747飛機上發射該國自主研制的“彗星-2”型火箭的方案。根據該方案,“彗星-2”將搭載在一架經過改造的波音747機身下方飛往印度洋,從海拔4萬英尺的高空順地球自轉方向發射。以專家稱,空中發射不會對衛星軌道交角帶來限制,可達到地面發射的兩倍,并且能避免地面發射所產生的風險和費用。但也有人認為,這一想法過于“雄心勃勃”,超出了空軍的承受能力。
南 非
競爭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項目的努力進入最后沖刺階段;正式組建南非航天局。
李學華 (本報駐南非記者)南非競爭平方公里陣列天文望遠鏡(Square Kilometer Array――SKA)這一全球最大射電望遠鏡項目的努力進入最后沖刺階段。SKA董事會將于2012年2月決定最終花落誰家。MeerKAT由80個直徑為12米的天線組成陣列,預計在2016年全部完成。
南非于2010年12月9日正式組建南非航天局(SANSA),具體負責《南非國家航天戰略》的貫徹實施。目前,SANSA已完成管理架構的組建。2011年9月,南非唯一一顆微型衛星SumbandilaSat在軌運行約兩年后突然與地面失去聯系。SANSA計劃斥資4億蘭特,研制下一顆衛星,如果一切順利,將在2014年到2015年發射。
韓 國
盡管“羅老”號成為韓國航空航天人心頭的痛,但是韓國仍在“無人機”研究領域保持一定的領先地位,同時繼續在衛星研發領域苦苦探索。
薛嚴 (本報駐韓國記者)11月,韓國知識經濟部和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公開了“智能無人機”。該飛機機長5米、寬7米,最高時速為500公里,續航時間為5小時,并且能夠在200公里外對這架飛機進行遙控操作。
12月,韓國航空宇宙研究院表示,韓國科學技術院(KAIST)正在研制的“科技衛星3號”將于2012年下半年在俄羅斯Yasny發射場發射。該衛星由韓國自主研制,搭載多用途紅外線影像系統和小型偵察影像頻譜儀,可觀測到銀河系和大氣層。
韓國首枚運載火箭“羅老(KSLV-1)”號預計于2012年發射升空。“羅老”號將搭載的“羅老科學衛星”已完成組裝,系統正在試運行中。有關工作預計2012年1月底完成就緒。
烏克蘭
在銀河系中發現了一個新的行星;改進了世界最大的YTP-2無線電天文望遠鏡的性能。
程剛(本報駐烏克蘭記者)烏克蘭物理學與天文學部的科學家完成諸項成果:提出了一個巨型大氣渦旋――如颶風、臺風和龍卷風的起源和擴散機制;確定了控制結構材料抗脆性斷裂性能的因素;探討了固體氦非同尋常的玻璃般性能;開發了將磁粉送到膜表面的設計圖并取得了專利;在太陽系以外的一個銀河系中發現了一個新的行星;改進了世界最大的YTP-2無線電天文望遠鏡的性能。
烏克蘭科學院與俄羅斯科學院卓有成效的合作一直在繼續,他們共同發起的國際科學計劃“2010―2014厄爾布魯斯山區(Elbrus Area)天文學”開始已一年。該計劃涉及到獨聯體國家38個領先天文學研究所實施的42個基礎、應用型和展望研究項目。
巴 西
“寶瓶”衛星發射成功;計劃建立一個新的國家空間機構。
張新生(本報駐巴西記者)5月29日,在巴西阿爾坎特拉發射中心發射了第二顆中級訓練火箭,這是巴西“I-2011中級訓練火箭”項目的組成部分。該實驗火箭以80度仰角進行發射,飛行高度達到64729米,后以每小時4850公里的速度(相當于音速的四倍)墜落在距基地53000米的海上。此次發射是為預計在2012年和2013年進行“衛星運載工具”的發射作準備。
6月10日,巴西用于研究大洋鹽分水平、地球氣候和環境變化之間關系的“寶瓶”衛星SAC-D/Aquarius,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范登堡基地由德爾塔2號火箭發射成功。
7月,巴西航天署署長提出,要推進一項新的國家空間行動計劃,計劃將同屬科技部的巴西航天署與國家空間研究院合并,建立一個新的國家空間機構,負責推進新的國家空間行動計劃。來源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