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23日上午9時30分,中國科學院院士、原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電子科技大學教授林為干因病醫治無效在成都逝世,享年96歲。
林為干是中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新中國50年重大貢獻科學家之一,曾解開電磁學界“哥德巴赫猜想”,被尊稱為“中國微波之父”。
遵照先生遺愿,喪事從簡,不舉行追悼會。1月29日,將舉行遺體告別儀式。他的學生正從世界各地趕來。
他說“當一輩子研究生”
90多歲了仍在寫論文
1月23日,訃告就貼在電子科大沙河校區東校門的宣傳欄上。
幾位白發蒼蒼的老人推著自行車經過,停在訃告前說道:“啊?林院士去世了?”他們都是林為干的學生,也曾是他的同事。
劉心松,電子科大計算機學院教授。在他眼中,林為干是一位勤勉治學的學者。“直到兩三年前都還在堅持做研究、寫論文。”劉心松是一專業學術刊物的編委,“有時收到林老師投的論文,有三四頁長”。
1985年,在學校博士學位授位大會上,林為干用英語對參加會議的研究生們發表了講話。他說:“來這里學習深造,就要立志當一輩子的研究生。”
這也是他給自己設定的目標。2008年,89歲的他在接受電子科技大學校報采訪時舊話重提:“要做一輩子的研究。”
在林為干的兒子林詒玉回憶里,從他記事起,“每到晚飯后半小時,母親就告訴我不要喧鬧,走路要小聲,不能吵到了父親‘做功課’。長大后才知道‘做功課’就是學習、讀書、讀文獻,做研究、寫論文、做科研報告”。
即使在特殊時期,林為干仍然不忘“做功課”,自掏腰包訂閱影印的國際最高水平外文雜志。在林詒玉看來,“他的腳步一直緊跟著世界先進水平”。林為干的勤奮在學生中廣為流傳,他常常大年初二就在辦公室里加班。
他患了帕金森
顫抖著雙手在紙上推導公式
1989年,林為干從科研和教學一線退下來,但絲毫沒有懈怠,依然以飽滿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從事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工作。此后的七八年時間里,林為干發表了130余篇學術論文,獨著或為第一作者的近30篇。
其中最值得稱道的是林為干解開了電磁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1995年12月,林為干的學術論文《一個介質球的靜電鏡像群》在美國《靜電學》學報上發表。該文攻克了一個百年難題。1892年麥克斯韋的《電磁學》(第三版)出版以來,關于點電荷在介質球中能夠形成多大的鏡像,位于何處的研究一直是一個未解之謎。于是,這個百年未解的難題就成為了電磁學界的“哥德巴赫猜想”。解開這個“哥德巴赫猜想”成了很多電磁學家的夢想。
由于長期伏案工作,林為干的頸椎出現病變,2008年后慢慢就不能行走了。他在家里支起一張小桌子,每天在小桌子上看書研究。曾為他立傳的課題組在他家收集了幾大信封報紙角和小紙片,上面寫著密密麻麻的演算公式—————這是林為干在看報或吃飯時,突然來了靈感的“即興研究”。
再后來,他患上了帕金森病,但每天仍用略顯顫抖的手,拿著放大鏡和筆,仔細研讀最新的外文文獻,并在紙片上推導公式。他說:“我希望從現在開始到我100歲的這段時間里面,每年都能夠發表一兩篇論文,在100歲那年,還能在核心刊物上發表文章。”
他是“三好老師”
他的學生成中國微波界中堅力量
除了“當一輩子的研究生”,林為干還有一個心愿—————“當三好老師”。
他一共培養120多名碩士、80多名博士、10多名博士后,曾是新中國培養博士生最多的導師之一。這些弟子遍布海內外,推動了中國微波科技和微波產業的發展,成為中國微波人才培養和微波事業傳承的中堅力量。
曾有學生的論文被他修改9次,“可能對先生來講是習以為常,對我而言則是震撼的。這讓我明白,做學問要認真到一點一滴,認真到每一個細節和每一個環節……”
他對學生極盡愛護。四川大學電子信息學院院長黃卡瑪教授是林為干的門生。黃在求學時,曾由于長期熬夜研究和壓力過大,唇上起了水泡。林為干把自家煤油爐帶了過來,讓黃帶到宿舍去,多煮點蔬菜吃。
在學生的前途上,林為干也是盡心盡力。
曾令儒,中國首批電子學博士,從東方紅系列衛星開始到“神舟”飛船,衛星和地面的檢測數據傳輸技術、傳輸方案,他都曾帶頭參與研究,被稱為“中國航天飛船的掌舵人”。林為干正是他的“伯樂”。
當時,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有個規定:優秀碩士研究生的畢業論文如果達到了博士論文的水平,可以作博士論文答辯。林為干認為碩士生曾令儒十分優秀,碩士學位論文達到了博士論文水平,為此多次給學校撰寫推薦信。最后,經過各種考核和評議,曾令儒順利通過了博士學位答辯。
生活中的他
騎車去開會掛破褲子 一根皮帶用了40年
在學生眼中,林為干生活簡樸,絲毫沒有大學者的架子。在出任成都電訊工程學院副院長期間,去城里開會,他經常騎自行車往返。有次去開會,褲子被自行車掛破了,林為干沒時間趕回家換,找學生借了條褲子穿。
在林為干第二位夫人朱建華眼里,林為干“沒架子、不講究”,一根皮帶用了40多年斷成兩截還在用。他的錢主要用在購買書報上,但對學生卻毫不吝嗇,出國講學積攢的美元大都給了要出國的學生。
他愛好體育鍛煉,學校組織游泳和短跑比賽,基本上都要報名參加。76歲時,他還雄心勃勃地規劃著:努力鍛煉身體,鉆研學業,再當30年名副其實的教授和導師!
他眼里只有工作,平時不打牌,不應酬,家里來了客人,問候幾句后就扎進了書房。
少年時的他
廣東求學一路跳級 15歲考入清華
林為干自幼天資聰穎,初二就完成了初中全部學業,并考取了當時廣東最好的廣雅中學。到高二時,他悄悄地去考大學,一舉考上清華大學、中山大學和中央大學三所名校。最終,15歲的他選擇北上,入讀清華大學。
1945年,林為干赴美留學,入讀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后來成為美國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科學院和國家科學藝術院三重院士的溫納里教授曾是林為干的導師。他曾經問:“林,你是系里最勤奮的學生。我想知道你學習的動力來源于什么?”“我的祖國!”林為干回答說,中國還處于積貧積弱的狀態,“更需要有志之士學有所成,報效祖國。”
1951年,林為干學成歸國,1957年舉家西遷到成都,參與成都電訊工程學院(電子科技大學前身)的籌建。這一待就是一輩子。
林為干簡歷
1919年10月出生于廣東臺山。
1939年西南聯大(清華大學)畢業。
1950年獲美國加州大學博士學位。
1951年回國后,在嶺南大學、華南工學院任教。
1957年調成都電訊工程學院,曾任副院長等。
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9年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特等獎。
1991年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1999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
林為干成就
作為我國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學科的主要奠基人,林為干一生長期致力于微波科學技術研究,在閉合場理論、開放場理論和鏡像理論方面作出了卓越貢獻。他出版著作四部,發表重要學術論文300多篇,曾先后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三等獎、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等多個獎項,被國內外同行尊稱為“中國微波之父”。
林為干先生在微波領域的杰出貢獻,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充分認可。他于1990年被聘為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電磁科學院院士,2003年被美國伊利諾伊理工學院授予名譽博士學位。
先生在學術上的堅持讓人動容。他的成績、他的努力都說明了他是一個真正的學者。 ———電子科大研究生院副院長王秉中教授
他的腳步一直緊跟著世界先進水平———林為干兒子林詒玉
沒架子、不講究,一根皮帶用了40多年斷成兩截還在用 ———林為干夫人朱建華
(記者 王冕 綜合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