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李佳熊琳暉)昨日,在漢召開的第十八屆中國遙感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武漢大學教授劉經南披露了北斗觀測數據的部分評估值。他介紹,有人質疑“北斗”不如運行多年的GPS,但從實驗數據來看,“北斗”非但不輸國外科技,還能提高精度。
劉經南是我國自行研制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專家組成員。他經歷了北斗一代、二代從論證到實施的全過程,參與系統的立項論證、方案論證,并承擔了一些科研項目;他率領的武大團隊在北斗的精確定位和精密軌道確定方面,承擔了大量科研任務。
他介紹,去年底北斗試運行,星座組網還未完成,但90%狀態下,導航精度都能達到10米以內,地球同步靜止衛星初步精密軌道確定在1米左右,地球同步傾斜移動衛星初步精密軌道確定在0.1米左右。這一結果在聯合國國際導航委員會(ICG)發表時,讓世界專家震撼。
目前,距離北斗一期組網還有一“星”之遙,北斗的精度優勢表現得很明顯。北斗提供的一些重要數據跟GPS的質量接近,當GPS和北斗一起使用時,相對GPS單獨使用,經緯度精度提高分別為13%和10%。
“不知道北斗能不能像GPS一樣能提供精確的汽車導航服務?”“盡管希望支持國貨,但GPS會不會更成熟?”網友們對明年北斗“服役”充滿憧憬,也在觀望。劉經南介紹,目前民用市場中,GPS占據99%份額,北斗提供服務后,也會較長時間與GPS在同一市場競爭。據專家預測,2015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形成價值1500億到2000億元的產業,將逐漸占領市場。
上月19日,我國采用一箭雙星的方式,成功將第14顆和第15顆“北斗”導航衛星發射升空并送入預定轉移軌道。
本月底,我國將發射第16顆“北斗”衛星,該衛星是我國北斗導航系統亞太組網的最后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