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正面對著一個數字化、網絡化和信息化的社會。當今世界,政治、經濟、科技、文化、軍事等方面,都發生了深刻變化。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以及信息技術與網絡技術的高度融合發展,給我們帶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嚴峻的挑戰。
集成電路是現代信息產業和信息社會的基礎,是改造和提升傳統產業的核心技術。隨著全球信息化、網絡化和知識經濟浪潮的到來,集成電路產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它已成為事關一個國家國民經濟、國防建設、人民生活和信息安全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
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優先發展信息產業,在經濟和社會領域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積極發展對經濟增長有突破性重大帶動作用的高新技術產業。”集成電路作為信息產業的基礎和高新技術產業的核心,已被列為國家“十五”計劃重點發展的領域。2000年國務院18號文件的頒布實施,為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迎來了新的更快的發展。
一、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現況
隨著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以及國家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深入,為信息產業開拓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也得益于國家優惠政策的扶持和旺盛的整機市場需求及應用的帶動。
(一)產業概況
近年來,我國半導體產業持續、快速發展,產業規模不斷壯大。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對國內12個省市的調查及不完全統計,截至2002年6月底,國內共有半導體企事業單位653家(不包括半導體設備、材料等支撐配套企事業單位),其中集成電路設計業367家,集成電路制造業49家,封裝測試業108家,半導體分立器件業129家。
我國半導體從業人員共11.49 萬人,比1999年增長了29%。特別是集成電路設計業現有1.62萬人,是1999年的2.7倍。
產業布局相對集中于東部沿海地區、環渤海灣地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地區,這些地區的銷售額占國內半導體產業總銷售額的90%以上。西部地區正在崛起,具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2002年全國集成電路產量達到96.3億塊,比2001年增長51%;銷售額達到268億元人民幣,比2001年增長42%。目前,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由10多個芯片生產骨干企業、20多個重點封裝企業、300多家設計公司(中心)、若干專用材料及設備制造企業所組成。初步形成了電路設計、芯片制造和電路封裝業共同發展,內資、合資、獨資企業三足鼎立、競相發展,具有一定規模的產業發展格局。
我國半導體企業分類情況
國務院18號文件頒布后,政策的強大感召力,吸引了大量資金,在我國出現了投資集成電路的熱潮,投資渠道已從過去單一的國家直接投入,發展為投資的多元化。兩年來國內新建、在建、擬建的6英寸以上集成電路芯片生產線項目共18個,其中建成投產項目4個:8英寸項目2個、6英寸項目2個,投資總額24.4億美元;在建項目7個:8英寸項目5個、6英寸項目2個,投資總額50.3億美元;擬建項目7個:8英寸項目6個、6英寸項目1個,投資總額47.3億美元。以上18個項目總投資額為122億美元(約合1013億元人民幣),集成電路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好勢頭。
設計業
目前我國共有各類集成電路設計企事業單位300多家,從業人員1.62萬人。這些設計單位主要分布在北京市、上海市、江蘇省、廣東省、浙江省以及陜西省等地,以上6個省市集中了全國93.7%的集成電路設計單位。目前國內集成電路的年設計能力已超過500種,最高設計水平已達0.25微米-0.18 微米,主流設計技術在0.35微米-0.8微米之間。熊貓2000 CAD 系統已開發成功,正在推廣應用中,部分軟件工具已出口國外。大批回國創業的海外學子已成為我國集成電路設計行業的骨干力量。
芯片制造業
我國集成電路芯片制造業相對集中,主要分布在上海、北京、江蘇、浙江等省市,并已初具規模。目前主要采用6英寸-8英寸硅片、0.25微米-0.8微米技術。10個骨干芯片企業月投片量已超過30萬片,其中上海的3條8英寸生產線的硅片產量占了30%,這些芯片生產企業以委托加工業務為主。
封裝業
我國的芯片封裝測試單位集中分布在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外合資企業已成為集成電路封裝業的主體,產品面向國內外兩個市場。隨著封裝企業的技術進步和跨國公司來華投資設廠,除傳統的扁平封裝、雙列直插式封裝形式外,PQFP、SOP、PLCC、PGA、BGA、MCP等新型封裝形式開始形成生產能力。
(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特點
“九五”以來,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喜人,2000年國務院18號文件頒布后,使IC產業規模、技術水平大為提升,特別是吸引外資及產品出口明顯改觀,產業迎來了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期。主要表現在:
1.國內市場需求旺盛
我國信息產業全行業持續、高速發展,實現了歷史性跨越。特別是計算機、通信、信息家電、數字化3C等重點整機產品發展迅猛,為集成電路產業開辟了廣闊的市場,提供了強有力的需求拉動。此外,全球信息產業發展的持續低迷、制造加工業向中國的轉移以及我國信息產業基地建設的提速,都為我國IC產業帶來了巨大的市場空間。2001年我國IC市場占世界市場的7.6%,到2002年世界IC市場同比上年增長1.6%,而我國IC市場需求同比增長63.4%,需求規模占全球IC市場的12.6%,中國已成為全球集成電路產品的消費大國和重要市場。這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之源、成長之本。業內的同仁務必清醒:必須面向市場與應用,努力滿足其需求,這永遠是
IC產業發展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2.投資規模迅速擴大
在國務院18號文件產業政策的引導下,上海、北京、深圳等地出現了投資集成電路業的好勢頭:天津 Motorola 公司投資14億美元,月產2.5萬片的8英寸芯片生產線和上海中芯國際投資15億美元,月產8英寸硅片4.2萬片的項目已經投入運行;上海宏力、蘇州和艦、上海貝嶺、上海先進下半年將投入生產;深圳深港、北京中芯環球8英寸線都在抓緊建設;深圳先科納米、上海松江和北京首鋼8英寸線都在抓緊前期工作,力爭早日開工建設。杭州士蘭6英寸芯片生產線已經投入運行,寧波6英寸芯片生產線和樂山6英寸生產線正在抓緊建設,可望1-2年內建成投產。如果再算上各地和外商的意向投資項目,總投資額將更大。資金來源是多方面的,除了外資投入,國內企業和地方的投資都在增加。預計“十五”期間,我國集成電路行業新增投資將超過600億元。
主要投資項目情況
2000年后新建IC生產線投產項目
集成電路芯片制造在建項目
集成電路芯片制造籌建項目
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累計投資(億元)
3.國內IC設計業大發展
由于整機高速發展,需求不斷變化,給IC設計業帶來了機遇與挑戰,促其迅速發展。
據統計,2001年底我國共有各類集成電路設計單位100家左右,從業人員4000人,到2002年9月底,我國集成電路設計單位猛增到389家,其中IC專業設計企業270家,通過認定的近60家,從業人員同比上年增長了4倍,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集成電路設計業的發展。
在集成電路設計方面,一些單位已能自行設計開發0.18微米、百萬門級水平的集成電路。以“方舟”、“龍芯”為代表的32位CPU芯片,“星光”系列數字攝像及圖像處理芯片,還有視頻解碼芯片、數字電視及機頂盒專用芯片、高檔無線通信電路和影像處理芯片、非接觸式IC卡芯片等的開發成功,標志著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核心技術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4.生產技術與工藝水平不斷提高
在芯片制造方面,以華虹NEC、中芯國際等為代表的我國芯片制造企業,已具備8英寸、0.24微米-0.18 微米的大生產技術和規模生產能力。特別是上海中芯國際與宏力公司,可具備0.15微米-0.13 微米生產工藝技術,與國外差距開始縮小。
目前芯片制造業占IC總產量的20%,總銷售額的14.4%,值得一提的是多條新生產線正在建設中,制程技術也在不斷提升。
上海中芯國際:已達0.18微米工藝,月產能8英寸硅片4.2萬片,2002年末兩條線月產能為9萬片;
天津摩托羅拉:0.35微米-0.25 微米線,月產能8英寸硅片2.5萬片,主要產品供應無線通信設備、汽車電子和信息家電等;
上海宏力:0.25微米-0.13 微米技術,月產能8英寸硅片4萬片,將建4條生產線。
5.企業的經濟效益不斷改善
2002年以來,除了少數集成電路制造企業因產品主要出口國外,受到國際IT產業市場低迷的影響外,多數集成電路企業(包括外商獨資和合資企業、民營企業、改制改組的國有企業和股份制企業)的經濟效益在不斷改善。
6.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總體上與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產業規模小,集成電路產品銷售額占電子行業總銷售額的不足5%,占國內IC市場份額不足20%,占全球IC市場的1.6%;為整機配套能力弱,國內重點整機產品生產所需的IC芯片,目前大量還靠進口。二是創新能力弱,表現在關鍵核心技術與知識產權掌握少;芯片的大生產技術和產品自主設計開發能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