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單位: | IHP、HK Microsystem |
舉辦時間: | 2018年11月26-27日 |
舉辦地址: | 南京 |
關注次數: | 0 |
報名網站: | http://url.mwrf.net/mrfgo.do?MRFID=1949 |
一、 培訓背景
隨著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三網融合等新型應用對于帶寬需求的推動,光通信市場開始進入高速成長期。光器件及芯片技術含量較高,具有研發投入大、回報周期長等特征.而硅光電技術是能將光器件和高性能電子器件單片集成的新興技術。它利用已有的CMOS技術平臺,發展光子和光電模塊的單芯片集成實現低成本大規模生產。硅光電集成技術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比如數據通信、消費類電器、傳感、生物醫療和國防應用。因此,硅光子學在未來必將成為光電子產業的主導者。
鍺硅BiCMOS技術在擁有傳統的CMOS器件的同時,集成了高速的異質結雙極晶體管(HBT)。該技術的成本近似于傳統CMOS,而高頻性能卻接近三五族技術。德國創新高性能研究所IHP一直致力于鍺硅BiCMOS及其附加技術的研究,例如硅基光電單片集成技術(EPIC)、RFMEMS、TSV、鍺硅BiCMOS集成磷化銦技術等世界領先的處理工藝和技術。目前IHP擁有全世界最快的鍺硅技術,其HBT的截止頻率fmax可達700GHz,已經成熟并商用的工藝也高達500GHz。
二、 面向人群
這次培訓主要針對一線的硅光子IC設計人員,包括工業界的研發人員、科研人員(高校研究所等)、在讀學生等。企業和研究機構的項目管理人員,比如光通信、無線通訊、成像、安檢、光電集成芯片等方向的項目。我們也歡迎企業高管能參與并洽談引進IHP鍺硅BiCMOS技術或晶圓廠間合作等事宜,促進國內鍺硅工藝技術的發展,實現高端制造的國產化。
三、培訓安排
四、培訓安排
五、培訓費用
六、培訓報名方式
七、授課專家簡介
Georg Winzer博士
Georg Winzer博士畢業于柏林工業技術大學電子工程專業。從2006年開始,他工作于柏林工大的高頻光子技術中心(Hochfrequenztechnik-Photonic),主要從事硅光子集成電路的版圖設計以及硅光子測量技術的研究。2012年起他加入了IHP,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硅光子器件和硅基光電器件的設計和布板、高速光電器件的設計和校準、并負責光電集成工藝PDK的構建等工作。
Stefan Simon
Stefan Simon先生畢業于德國勃蘭登堡州科特布斯技術大學。目前Simon先生是德國IHP公司硅光子團隊的一線研究員。他的主要研究方向為硅光子和光電混合設計流程的整合以及光電混合設計自動化。Simon先生是世界首批參與研究整合硅光電混合設計的研究人員之一,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曾多次參與在美國、歐洲等多地舉辦硅光電集成電路設計的培訓。
曹國威博士
2007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學位,2012年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光學與光學工程系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同年進入中國電科38所光電集成研究中心,2018年加入重慶聯合微電子中心。主要研究方向為硅基光電子自動化設計,目前主要負責硅光平臺PDK的開發,以及多項目晶圓流片技術支持工作。
孫耀明博士
1997年獲得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學士學位, 2003年獲得比利時魯汶大學工學碩士學位,2009年獲得德國科特布斯大學工學博士學位。曾任職德國創新高性能研究所IHP,資深科學家、博導。孫博士長期從事RF、微波毫米波系統級芯片SoC的研究工作。
2006年開發成功歐洲第一顆硅基60GHz無線通訊收發機芯片SoC,室內多徑環境可達1Gbit/S (與同時期唯一的另一顆60GHz SoC相當,IBM研制),2007年經過系統架構改進的第二代SoC芯片把室內多徑環境下無線傳輸的記錄提高到4Gbit/S。
2010年主持了歐盟大型聯合研究項目SUCCESS,成功開發了世界上第一顆混合信號122GHz微型毫米波SoC雷達。該雷達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成本低等特點,可廣泛應用于汽車、安保、工業自動化、智能家居以及無人機防撞和自主飛行等領域。該項目解決了低成本毫米波系統大規模應用所有的技術難題,有效推動了毫米波系統的普及和大面積應用。在德期間孫博士發表了超過20篇國際論文和一部科技著作。多次受邀到國內外大學、企業、研究機構和學術會議做現場主題報告,并參與主持了多個國際學術會議。2014年回國創建香港微系統集成公司,向亞洲地區推廣SiGe BiCMOS技術,促進先進半導體技術向亞洲/中國地區轉移,并提供設計和技術咨詢服務。
八、組辦單位:排名不分先后
聯系郵箱:n.xie@hk-microsystem.com
聯系電話:025-5277 2077;153 6508 8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