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識別(RFID)是物聯網感知環節識別物體、采集信息的重要手段[1-2]。近年物聯網被世界各國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以培育和發展,RFID已經成為通信和電子領域的一個關鍵技術,引起了廣泛關注。振蕩器是RFID射頻前端的關鍵模塊,低功耗和小體積是RFID的兩個重要性能指標[3-4]。但目前射頻振蕩器主要采用壓控振蕩器(VCO)[5],由于VCO同時采用晶體管和二極管兩個有源器件,很難滿足RFID對低復雜度的要求,需要針對RFID研究新的振蕩器設計方法。
本文提出了一種新的RFID產生振蕩的設計方法,采用晶體管和無源網絡設計振蕩器。給出了RFID射頻振蕩器的電路結構,提出了提高射頻振蕩器綜合性能的方法,對仿真曲線和仿真結果進行了分析,為RFID振蕩器改善性能、適應物聯網的需求開辟了一種新的途徑。
1 射頻振蕩器的工作原理
振蕩器是一種非線性電路,它將直流功率轉換為射頻功率[6]。振蕩器的核心是一個能夠在特定頻率上實現正反饋的環路,當工作頻率達到GHz量級時,電壓和電流的波動特性將不能被忽略[7-9],需要討論基于反射系數Γ和S參量的射頻振蕩器。雙端口射頻振蕩器由晶體管、調諧網絡和終端網絡三部分組成。圖1描述了射頻振蕩器的工作原理。
3 仿真結果
3.1 振蕩器電路
振蕩電路如圖3所示。本設計振蕩器的晶體管采用惠普公司的hp_AT41411,為增加其不穩定性配以正反饋,在基極串聯了一個2 nH的電感。振蕩器的振蕩頻率為2.25 GHz,系統的特性阻抗為50 Ω。在晶體管上添加調諧網絡和終端網絡,以確定振蕩頻率、最大輸出功率和相位噪聲等因素。
3.2 起振時間和頻譜輸出仿真
對振蕩器的起振時間進行瞬態仿真,對振蕩頻率和輸出功率進行頻譜輸出仿真。觀察振蕩器輸出的時域和頻域信號,給出幾組瞬態輸出曲線和振蕩頻率仿真曲線,如圖4所示。
振蕩器的起振時間示于瞬態仿真圖中,分3組曲線給出。圖4(a)中標記m1和m2所在的曲線給出了振蕩器第1種狀態,標記m1和m2的瞬態電壓輸出均為381.6 mV;圖4(b)中標記m4和m5所在的曲線給出了振蕩器第2種狀態,標記m4和m5的瞬態電壓輸出均為368.2 mV;圖4(c)中標記m7和m8所在的曲線給出了振蕩器第3種狀態,標記m7和m8的瞬態電壓輸出均為354.3 mV。由圖可以看出,3種狀態振蕩器均已起振,振蕩器在第1種狀態時起振的時間最短,在第3種狀態時起振的時間最長。
振蕩器的振蕩頻率和輸出功率示于頻譜輸出圖中,分3組曲線給出。圖4(a)中標記m3所在的曲線給出了振蕩器第1種狀態,圖4(b)中標記m6所在的曲線給出了振蕩器第2種狀態,圖4(c)中標記m9所在的曲線給出了振蕩器第3種狀態。由圖可以看出,標記m3、m6和m9的振蕩頻率均為2.250 GHz,表明振蕩頻率相同時,振蕩器在第一種狀態時輸出功率最大,在第3種狀態時起輸出功率最小。
對圖4的瞬態仿真圖和頻譜輸出圖進行綜合分析后可以看出,振蕩器在第1種狀態時起振的時間最短,輸出功率最大;在第3種狀態時起振的時間最長,輸出功率最小。
本文提出采用晶體管與無源網絡設計射頻振蕩器,與壓控振蕩器(VCO)相比具有有源器件少、功耗低、復雜度低的優點。基于復平面圓圖設計RFID射頻振蕩器,提出了射頻振蕩器的電路結構,給出了射頻振蕩器在復平面上的圖解方法。仿真結果表明,晶體管配以正反饋可增加不穩定性,調諧網絡和終端網絡決定振蕩頻率并確保振蕩產生,在晶體管反射系數較大時振蕩器開始起振,起振時間越短功率輸出越大。本文提出的射頻振蕩器是非常實際的問題,可為RFID及其他射頻振蕩器的設計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