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達成像技術已經形成了多種模式和體制了。今天,給大家介紹在不同分類情況下的合成孔徑雷達體制。
根據搭載平臺的不同進行分類
機載SAR
機載平臺機動靈活,可實現短時內對指定區域反復觀測的任務。
星載SAR
星載平臺觀測覆蓋范圍廣、然而衛星軌道相對固定,不好隨意改變觀測區域。
彈載SAR
彈載SAR系統對彈體所經過的區域進行雷達成像,并與數據庫圖像比對,來確定自己的位置和攻擊目標,與慣導系統結合使用,極大的提高匹配精度,提高命中率。
車載SAR
車載平臺在時間和成本上具有明顯優點,但是其平臺高度低,速度慢且不穩定,雷達作用距離短。
不同搭載平臺具有不同的特點,對參數的選擇也不盡相同,詳細內容以后或許會有專題介紹。
根據工作模式的不同分類
條帶SAR
雷達天線波束指向固定,波束中心在方位向的移動依賴于雷達平臺的運動,方位分辨率取決于天線方位孔徑的大小,測繪帶寬受天線波束寬度、脈沖重復頻率和距離波門的限制。
聚束SAR
聚束模式的天線波束始終指向地面某一個固定的點,因此空間分辨率高,成像場景由天線波束在地面的照射面積決定,適合對局部區域進行高分辨成像。
滑動聚束SAR
雷達波束照射成像區域外的某個虛擬焦點(形象的可以描述為地面以下的某個虛擬點)。分辨率介于條帶SAR和聚束SAR之間,成像區域也介于二者之間,是條帶SAR和聚束SAR的一個折中。
掃描模式
雷達波束可在距離向捷變,雷達依次掃描不同的字條帶,可以獲得很寬的測繪帶。
其他分類
InSAR
干涉SAR是在SAR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利用SAR的復數據提取相位信息來產生三維地形信息。InSAR具有三種工作模式:1,交軌干涉測量模式(單軌雙天線橫向模式),利用一幅天線發射,二幅天線接收。2,順軌干涉測量模式(單軌雙天線縱向模式),與上一種區別在于不同時刻對同一地區進行成像。3,重復軌道干涉測量模式(重復軌道單天線模式)。
Pol-SAR
全極化SAR用來測量地物散射特性,不僅測量振幅,還記錄不同極化狀態組合回波的相位差信息,大大提高了對地物的識別能力。
Bi-SAR
雙站SAR也是利用平臺與目標區域的相對運動所產生的多普勒頻移,在方位向積累,獲取高分辨圖像。雙站SAR收發分置,不同構型的回波信號特性也截然不同,最主要的區分標準是方位向特性。
MIMO-SAR
MIMO-SAR可以多個通道發射和接收,在空間、時間、頻率和調制維度上都具有很大的自由度,能突破現有SAR體制的局限。可以實現多種SAR應用同時工作,例如可以在進行高分辨寬測繪帶成像的同時,進行GMTI以及InSAR繪制DEM,實現多種任務,增強SAR的遙感探測能力。
分類有遺漏的歡迎留言補充,對某類有興趣的也可以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