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引言
自“智慧地球”提出以來,物聯網的概念迅速在全球范圍內被認可,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的核心驅動力之一。物聯網不僅僅是簡單的海量物體接入,更是辦公,交通,醫療,娛樂等多種垂直行業價值鏈等資源要素的高度融和。據Gartner的2016年報告預測,到2020年全球聯網設備數量將達到260億臺,其中物聯網接入設備達到160億臺,其市場規模將達到1.9萬億美元。而其中低流量,低功耗,低成本的物聯網設備將占據物聯網設備總量的90%左右。2015年,全球通信產業對于低功耗廣域覆蓋(LPWA:Low Power Wide Area)的物聯網場景達成共識,3GPP也正式啟動NB-IoT的相關研究工作。
2、3GPP物聯網標準化概述
在NB-IoT提出之前,業界已經啟動了機器類通信的研究。而在物聯網領域,低功耗,廣覆蓋,低成本,低速率的LPWAN技術將涵蓋大部分物聯網業務模型。因此面向LPWAN場景下的物聯網接入技術成為蜂窩及非蜂窩物聯通信重點關注領域。
在國際標準方面,3GPP一直努力推動相關機器類通信(MTC)技術的發展,且主要集中在兩個方向上,如圖1所示。
圖1、3GPP Rel-13中IoT相關項目關系簡圖
一方面,在LTE及LTE-A演進階段,3GPP定義了許多不同的終端類型,從而適應不同場景不同業務下的物聯網終端需求。在Rel-8版本中,從速率的角度定義了Category1~5的終端類型。在之后的版本演進中,不僅制定了支持高帶寬,高速率的Category6,Category9等終端類型,同時也定義了更低成本,支持更低功耗的Category0終端類型。但考慮到Category0技術需要對現有網絡進行改造,升級成本與終端收益并不高,因此其被普遍商用的可能性不高,更多被認為是一種過渡。因此3GPP于2014年成立Cat.M工作組。目前Cat.M核心標準已經凍結。
另一方面3GPP基于窄帶傳輸的思路,討論其演進和全新接入技術的研究。長期以來,運營商的物聯網業務主要依靠成本低廉的GPRS模塊提供物聯網設備間通信需求。但近幾年由于LoRa,Sigfox等基于非蜂窩的新型物聯網技術的出現,對于GPRS模塊在成本,功耗和覆蓋等方面有較大沖擊。因此3GPP在GERAN #62會議上成立新的SI,希望可以支持更低成本,更低功耗,更強覆蓋等特性。而NB-IoT正是基于第二種思路提出的一種新的傳輸方案。在時延不敏感,移動性需求不高的LPWAN場景下,NB-IoT技術在續航、覆蓋方面的技術優勢,無疑更得到各方關注。
3、NB-IoT標準化情況
3.1 國際標準化情況
2014年,3GPP在GERAN組“FS-IoT_LC”的SI項目中在初始階段主要由3項技術被提出。分別是擴展覆蓋GSM技術EC-GSM,由華為,高通主導的NB-CIoT,以及由愛立信,中興主導的NB-LTE。
CIoT作為GERAN#62次會議立項的SI課題,主要針對蜂窩網絡對面向物聯網終端的技術演進。該立項課題得到華為、諾基亞、沃達豐、中國移動、Orange和Telecom Italy等公司支持。其主要研究目標有:
· 增強覆蓋(相比傳統GPRS覆蓋增強20dB,MCL目標要求164dBm)· 支持大量低速率終端設備接入
· 低成本設備
· 低功耗(電池壽命達10年)
· 支持上下行傳輸
· 盡量小的網絡改動
該SI工作中,啟動窄帶蜂窩物聯網研究,并最終形成了基于GSM的技術演進和全新的技術方案研究報告TR45.820。主要提及3項技術,分別為:擴展覆蓋GSM技術EC-GSM,由華為,高通主導的NB-CIoT,以及由愛立信,中興主導的NB-LTE。NB-CIoT提出了全新的空口技術,相對于現有LTE網絡上改動較大。網絡升級的代價帶來NB-CIoT性能上的提高,可以全部滿足TSG GERAN會議所提出的5項性能目標(提升室內覆蓋,支持大規模設備連接,減小設備復雜度,減小功耗和時延)。而另一方面NB-LTE技術與NB-CIoT定位相似但更傾向于對兼容現有LTE網絡,在部署上更簡單。因此,在RAN#69次會議上,經過激烈討論,各方最終達成一致,將NB-CIoT和NB-LTE兩個技術方案進行融和形成NB-IoT,作為RAN工作組基于LTE的蜂窩物聯網技術演進方案,正式進行立項。對NB-IoT的能力提出具體的指標要求:
· 深度覆蓋,NB-IoT比現有GPRS網絡提升20dB;· 支持單用戶上下行至少160bps,覆蓋面積擴大100倍;
· 具備支撐海量連接能力,一個NB-IoT扇區可支持5萬個連接;
· 更低功耗,5Wh的電池可供終端使用10年;
· 時延上更靈活,對某些應用,上行的時延可放寬到10s。
考慮到未來GSM退網,以及頻譜資源等因素,EC-GSM方案作為Rel-13的GSM技術演進方案,EC-GSM技術僅會在某些特殊場景,如無法建設NB-IoT等場景中采用。
圖2、NB-IoT技術演進路線
NB-IoT的標準提主要可分為Core Part(核心部分),性能標準及一致性測試標準等。其中核心部分標準規定的是協議的具體內容,包括信令協議,網絡接入等,主要與開發相關。性能標準規定了各子技術領域的性能,同測試相關。一致性測試標準,是射頻、協議、RRM的測試標準。目前NB-IoT的Rel-13版本核心標準已經凍結。
一致性測試標準是有3GPP RAN5工作組制定,RAN5的終端一致性測試子工作組(NB_IoT-UEConTest)根據運營商和終端廠商溝通情況,將相關測試例優先級分為兩個階段,即Phase1和Phase2。目前Phase 1僅遺留少部分工作尚未完成,Phase 2也的工作也在持續推進。具體參照表1。
表1、RAN5工作組進度圖
在2016年6月RAN#72次會議上,由Vodafone, Huawei, HI Silicon, Ericsson和Qualcomm聯合提出了新的WI,即Enhancements of NB-IoT(Rel-14版本)。Rel-14版本的NB-IoT是對Rel-13版本的增強,同時保持現有NB-IoT的低成本、低復雜度、容量和覆蓋能力。
Rel-14版本的NB-IoT的增強功能包括:
· 定位:改進Rel-13版本不支持定位的缺點· 移動性增強:改進Rel-13版本的弱移動性缺點
· 組播:用于UE(嵌入式芯片ROM)軟件升級、消息群發等
· 新功率等級:MCL能適當放寬前提下,使用更低功率級別(14dBm)
3.2 國內標準化情況
國內物聯網市場潛力巨大,但當前行業標準缺乏統一,造成了物聯網市場嚴重的碎片化,需要盡快展開物聯網技術研究和標準化工作。一方面滿足物聯網市場發展要求,協助運營商轉型。另一方面,也能進一步推動物聯網產業加快發展。目前國內主要有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和電信終端產業協會(TAF)在進行NB-IoT及物聯網行業相關的標準化工作。其中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依托3GPP的現有框架,對面向物聯網的蜂窩窄帶接入的技術方法,測試方法等開展工作。電信終端產業協會則以行業為依托,以通信與垂直行業融和為基礎,完善相關標準體系及內容。
3.2.1 國內行業進展
電信終端產業協會,于2017年開始蜂窩窄帶物聯網的相關技術研究和標準化工作。考慮到產業鏈中物聯網模塊企業眾多,物聯網模塊形態各異,各廠家采用指令集亦不相同等情況,TAF在國內首個完成物聯網模塊協會標準。目前TAF協會具體工作進展如下:
表2、TAF蜂窩窄帶接入標準進展情況
在TAF蜂窩窄帶物聯網模組的相關標準規范中,全面參考和綜合來自各芯片、模組、終端、行業應用提供商及運營商意見,對NB-IoT模組進行相關定義,完成了NB-IoT模組標準的第一階段。隨著技術的發展,后面會更有針對性的制定第二階段的標準。面向窄帶物聯網(NB-IoT)模組系列規范主要涉及如下相關內容:
- 外形尺寸與封裝- 工作頻段
- 工作環境(溫度及電壓)
- 接口
- 發射功率
- 功耗
- 管腳功能
- AT命令等方面進行
3.2.2 CCSA標準化進展
在行業標準方面,CCSA于2016年開始相關工作。目前完成報批稿7項,送審稿2項,具體如下。
表3、CCSA蜂窩窄帶接入標準進展情況
在CCSA蜂窩窄帶接入的相關標準中,終端測試方法的標準架構基本沿用原LTE移動終端標準的架構。在傳統RF、協議、RRM保持和3GPP一致,在業務功能方面做了簡化,而在互聯互通方面,基于NB-IoT終端工作特點,進行了全新的考慮。
4、NB-IoT終端測試驗證及后續發展
4.1 GCF終端測試驗證現狀
GCF已啟動NB-IoT的驗證和認證工作。NB-IoT射頻(RF)、無線資源管理(RRM)和協議工作組分別為WI-259、WI-258和WI-257。與3GPP類似,GCF也將相關測試例驗證工作分為優先級1和優先級2兩階段。其中射頻相關測試例需驗證30條,P1有10條,P2有20條。無線資源管理測試例有12條,P1階段有6條,P2階段有6條。協議測試例要求驗證73條,P1需要驗證17條,P2需要驗證56條。目前儀表平臺驗證工作正在穩步進行中,大部分工作集中在協議和射頻測試例驗證。無線資源管理部分尚未有廠商提交測試例驗證。截止到2017年4月初,根據GCF官方驗證統計,各儀表廠商驗證情況如下:
表4、GCF各平臺測試驗證進展
4.2 NB-IoT行業測試驗證發展趨勢
NB-IoT作為LPWAN的一種重要技術,具備明顯的技術和應用優勢。目前全球運營商已經意識到物聯網市場的巨大潛力,并且開始積極開展業務演示和測試。目前國內NB-IoT產業主要集中在如抄表,停車,資產追蹤,交通和農業等垂直行業方面。對于傳統的通信功能(射頻,協議部分),芯片企業、終端企業可以依照現有LTE的標準和測試架構進行研發和測試,屬于比較完善的方案架構體系。而在垂直行業方面,不同行業對于功耗、業務、工作環境等方面的要求不盡相同,目前面向垂直行業的測試驗證體系及方案尚不夠完善。
TAF協會針對產業界關注的問題“功耗”和“互聯互通”,做了針對性的立項進行研究,對測試維度及測試方法進行調研與研究。利用TAF及其成員的生態圈,面向垂直行業進行調研,收集行業的業務邏輯及應用場景;在TAF工作組會議上發揮運營商、芯片-模組-終端的產業鏈各方力量,從“管”和“端”兩個層面充分研究“云”所需的應用場景與業務邏輯;進而將傳統通信領域的功耗測試和兼容性測試向“云”、“管”、“端”協作演進,打造通信與垂直行業融合的測試方案體系。
在測試解決方案方面,不同垂直行業對無線接入環境以及物理工作環境要求不一,業務邏輯和業務特征呈現明顯發散態勢。單一的通信測試驗證解決方案對垂直行業的參考意義有所下降。同時,物聯網技術帶來垂直行業和通信業的新融和,進而催生出垂直行業對于基于業務的物聯網通信終端/模組測試的新需求。面向不同垂直行業,打造通用型的測試驗證平臺,成為后續檢測驗證的可能發展方向之一。
5、結論
本文首先從物聯網標準體系入手,介紹了NB-IoT在國際標準化組織中的來歷和現狀。進而,結合國內行業特點,對國內標準化組織在NB-IoT方面的標準工作情況進行了介紹。其次對于目前NB-IoT的終端測試驗證進展和相關認證組織的工作情況進行了簡單梳理。最后對于NB-IoT相關測試驗證發展趨勢給出了一些建議。
作者: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 蘇賡、劉笛、果敢
參考文獻:
[1] RP-151621. New Work Item:Narrowband IoT(NB-IoT),Qualcomm Incorporated[R]. 2015[2] 3GPP TR 23.720 V13. Study on architecture enhancement for Cellular Internet of Things.
[3] 3GPP TR 45.820 V13.1.0 Cellular system support for ultra-low complexity and low throughput Internet of Things (CIoT). 2015.
[4] 3GPP TR 36.888 V12.0.0. Study on provision of low-cost Machine-Type-Communications (MTC) User Equipment (UE) based on LTE. 2013
[5] Wang E, Lin X Q, Adhikary A, A Primer on 3GPP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2016
[6] 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Group GSM/EDGE Radio Access Network; Cellular system support for ultra-low complexity and low throughput Internet of Things (CIoT)(Release 13).
[7] 3GPP TR 36.802. Narrowband Internet of Things (NB-IoT); Technical Report for BS and UE radio transmission and reception (Relase 13). 2016
[8] Ksentini A, Hadjadj-Aoul Y, Taleb T. Cellular-based Machine-to-Machine (M2M): Overload Control, IEEE Network, 2012,26(6):54-60
[9] 戴博,袁戈非,余媛芳,窄帶物聯網(NB-IoT)標準與關鍵技術,人民郵電出版社,2016
[10] 戴國華,余駿華,NB-IoT的產生別經、比餓哦準發展以及特性和業務研究,移動通信,2016,40(7):31-36
[11] 王曉周,藺琳,肖子玉,NB-IoT技術標準化及發展趨勢研究,現代電信可以寄,2016,46(6):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