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 言
在無線通信飛速發展的今天,射頻設計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放大電路是幾乎所有無線通信系統的必備環節。由于工作頻率的日益提高,模擬 和數字電路設計工程師們正在不斷地開發和改進電路,用于無線通信的模擬電路是在GHz波段,高性能的計算機、工作站以及PC機所用電路的時鐘頻率不斷地增加,全球定位系統載波頻率在1 227.60 MHz和1 575.42 MHz范圍,個人通信系統中用的低噪聲放大器 工作在1.9 GHz,并可安裝在比硬幣還小的電路板上,在C波段的衛星廣播包括4 GHz上行和6 GHz下行系統。隨著無線通信的快速發展,更緊湊的放大器、濾波器、振蕩器和混頻器電路正被設計出來并交付使用。通常這些電路的工作頻率高于1 GHz。這個設計過程不僅要有獨特性能的技術裝置,而且要專門設計解決在常用的低頻系統中沒有遇到過的問題。
“放大”是無線通信系統中發射機、接收機中普遍存在并且發揮重要作用的一個環節。下面將以實際的1900 MHz放大電路(AMP1900)為例,對其進行多方面的仿真,并加入匹配網絡進行優化,從而得到改善的射頻放大電路。
2 交流仿真、S參數仿真和調諧
仿真是完成射頻設計的一個有力手段,按照最優化的電路圖制作實際電路,顯然是最高效的。首先給出放大電路AMP1900中用到的子電路 BJTpkg:
該電路為考慮寄生參量的放大器子電路,beta為他的一個參數,在上層電路中,默認beta值為160。預置電壓Vaf為50,E.B漏電流Isc 為0.02e-12;端口B、C、E分別標識為Num2,1,3;C1,C2均為120 fF;L1,L2,L3均為320 pH,其中L1阻值0.01 Ω;BJT1即采用BJTM1模型。
在上述子電路基礎上建立1.9 GHz初始放大電路(加入匹配網絡前)如圖2所示。
其中:仿真頻段為100 MHz~4 GHz,步長10 MHz;SRC2中設置電壓為5 V;終端Term1,Term2分別標識為Num1和Num2,阻抗均為50 Ω;Q1中beta值采用默認的160;DC_Block1,DC_Block2電容值為10 pF;DCFeed1,DC_Feed2均為120 nH;Rb,Rc阻值分別為56 kΩ和590 Ω。
運行電路仿真,對傳輸參數和反射參數數據繪圖并做標記如圖3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增益曲線比較平坦,泄漏也適當,但阻抗并未匹配。
利用ADS調諧功能,加入匹配元件L和C并多次改變參數值,得到輸入及輸出端匹配網絡的電路如圖4所示,電路性能在圖 5中給出。
考察圖3中的S11數據,并聯一個電容C將把標記點朝50Ω恒定電阻圓圖靠近,一個串聯電感可使其沿50 Ω圓朝Smith chart圓心移動。選擇的L,C值要使電路無損耗地通過1 900 MHz。
3 最優化處理
通過在原理圖中引入最優化控制器和優化目標,可以得到最優化的匹配網絡。這里優化目標設置S11最大值為-10 dB,頻率范圍1 850~1950 MHz,對于S22進行類似設置。啟動元件最優化處理,設置L優化范圍是1~40 nH,C優化范圍為0.01~1 pF。優化處理完成后匹配網絡的元件參數值被自動替換為最優值,為電感添加電阻。最終得到放大電路如圖6所示。
圖6中元件參數設置:仿真頻段100 MHz~4 GHz,步長10 MHz;SRC2中設置電壓為5 V;終端Terml,R1分別標識為Num1和Num2,阻抗均為50 Ω;Q1中beta值采用默認的160;DC_Block1,DC_Block2電容值為10 pF;DC_Feed1,DC_Feed2均為120 nH;Rb,Rc阻值分別為56 kΩ和590 Ω。匹配網絡中,L_match_in為18.3 nH&12 Ω,C_match_in為0.35 pF,L_match_out為27.1 nH&6Ω,C_match_out為0.22 pF。
同樣對最優化電路運行S參數仿真,可以得到接近理想的電路性能如圖7所示。
4 結 語
改善射頻系統的性能,必須首要改進其各個功能部件的性能指標。比較圖3和圖7可以明顯看到該放大電路性能的提升,這對于最大功率傳輸、抑制回波損耗等具有顯著的改進作用。軟件仿真是提高工作效率的一條捷徑,諸如 ADS等高頻仿真設計軟件提供了可靠的設計依據,對射頻系統設計也是必不可少的助手。按照上述優化結果制作出實際的放大電路模塊,利用矢量網絡分析儀進行測量,其S參數等各項指標均與仿真效果基本吻合。在筆者應用中,加入了該放大電路的無線通信發射機、接收機系統運行穩定,同時具有較強抗干擾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