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H和SDH
在數字通信系統中,傳送的信號都是數字化的脈沖序列。這些數字信號流在數字交換設備之間傳輸時,其速率必須完全保持一致,才能保證信息傳送的準確無誤,這就叫做“同步”。
在數字傳輸系統中,有兩種數字傳輸系列,一種叫“準同步數字系列”(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簡稱PDH;另一種叫“同步數字系列”(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簡稱SDH。
采用準同步數字系列(PDH)的系統,是在數字通信網的每個節點上都分別設置高精度的時鐘,這些時鐘的信號都具有統一的標準速率。盡管每個時鐘的精度都很高,但總還是有一些微小的差別。為了保證通信的質量,要求這些時鐘的差別不能超過規定的范圍。因此,這種同步方式嚴格來說不是真正的同步,所以叫做“準同步”。
在以往的電信網中,多使用PDH設備。這種系列對傳統的點到點通信有較好的適應性。而隨著數字通信的迅速發展,點到點的直接傳輸越來越少,而大部分數字傳輸都要經過轉接,因而PDH系列便不能適合現代電信業務開發的需要,以及現代化電信網管理的需要。SDH就是適應這種新的需要而出現的傳輸體系。
最早提出SDH概念的是美國貝爾通信研究所,稱為光同步網絡(SONET)。它是高速、大容量光纖傳輸技術和高度靈活、又便于管理控制的智能網技術的有機結合。最初的目的是在光路上實現標準化,便于不同廠家的產品能在光路上互通,從而提高網絡的靈活性。
1988年,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接受了SONET的概念,重新命名為“同步數字系列(SDH)”,使它不僅適用于光纖,也適用于微波和衛星傳輸的技術體制,并且使其網絡管理功能大大增強。
SDH技術與PDH技術相比,有如下明顯優點:
1、統一的比特率,統一的接口標準,為不同廠家設備間的互聯提供了可能。附圖是SDH和PDH在復用等級及標準上的比較。
2、網絡管理能力大大加強。
3、提出了自愈網的新概念。用SDH設備組成的帶有自愈保護能力的環網形式,可以在傳輸媒體主信號被切斷時,自動通過自愈網恢復正常通信。
4、采用字節復接技術,使網絡中上下支路信號變得十分簡單。
由于SDH具有上述顯著優點,它將成為實現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礎技術之一。但是在與信息高速公路相連接的支路和叉路上,PDH設備仍將有用武之地。
毫米波技術的應用
毫米波是介于微波與光波之間的電磁波,通常毫米波頻段是指30~300GHz,相應波長為1~10mm 。目前絕大多數的應用研究集中在幾個“窗口”頻率,包括35、45、94、140、220GHz和三個吸收峰(60、120、200GHz頻率上)。
毫米波電子系統具有如下特性:
·小天線孔徑具有較高的天線增益;
·高跟蹤精度和制導精度;
·不易受電子干擾;
·低角跟蹤時多徑效應和地雜波干擾小;
·多目標鑒別性能好;
·雷達分辨率高;
·大氣衰減“諧振點”可作保密傳輸。
由于這些特性,毫米波主要應用在結構小、重量輕、分辨力高、作用距離近和具有良好多普勒處理特性的場合。與微波相比,毫米波受惡劣氣候條件影響大,但分辨力高,結構輕小;與紅外和可見光比,毫米波系統雖沒有那樣高的分辨力,但通過煙霧灰塵的傳輸特性好。
軍事上的需要是推動毫米波系統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毫米波在雷達、制導、戰術和戰略通信、電子對抗、遙感、輻射測量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
毫米波雷達的優點是角分辨率高,頻帶寬,多普勒頻移大和系統體積小,缺點是作用距離受功率器件限制大。目前大多數火控系統和地空導彈制導系統中的跟蹤雷達均已工作在毫米波頻段。
實際的精密跟蹤雷達多是雙頻系統,即一部雷達同時工作于微波頻段(用于搜索、引導,精度較低)和毫米波雷達(跟蹤精度高、作用距離近),兩者協同工作,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如美國海軍研制的TRAKX雙頻精密跟蹤雷達即有一部9GHz、300kw的反射機和一部35GHz、13KW的發射機及相應的接收系統,共用2.4m拋物面天線,已成功地跟蹤了距水面30m高的目標,作用距離可達27km。雙頻還具有一個好處,毫米波頻率可作為隱蔽式工作,提高了雷達的生存能力。
炮位偵察雷達用于精確測定敵方炮彈的軌跡,從而推算出敵方炮兵陣地的位置。由于雷達體積小(可人背、馬馱)、角跟蹤精度高,抗干擾和低截獲,常采用3mm波段的雷達,發射機平均輸出功率在20W左右。
用于跟蹤彈、炮的搜索、跟蹤兩位一體雷達,搜索部分采用X波段,跟蹤部分采用毫米波(8mm),例如改進的“空中衛士”綜合火控雷達,具有很好的低角跟蹤性能和抗干擾性能。
為了有效跟蹤掠海飛行的小型高速導彈(巡航導彈),艦炮火控系統的跟蹤雷達也有使用毫米波段的趨勢,如:美國挑戰者SA-2艦載火控跟蹤雷達采用M(20-40GHz)波段,英國30型艦載火控跟蹤雷達也使用了毫米波段。
為了高空探測飛機和導彈,毫米波雷達得到了有效的應用,因為毫米波在高空傳輸損耗很小,地面探測這些目標則會被很強的大氣吸收所遮擋。
空間目標識別雷達的特點是使用大型天線以獲得成像所需的角分辨率、高天線增益和大功率發射機以保證足夠的作用距離,一部35GHz的空間目標識別雷達的天線口徑達36m。用行波管提供10KW的發射功率,可以拍攝遠在16Km處的衛星照片;一部工作在94GHz的空間目標識別雷達的天線口徑為13.5m,采用回旋管輸出20KW的發射功率,可對14.4Km遠處的目標進行高分辨率的攝像。
現代直升機的空難事故中,飛機與高壓架空電線相撞的事故占相當高的比率,因此直升機防撞雷達需要采用分辨率極高的毫米波雷達或激光雷達,實際上多用3mm雷達。這種雷達技術還可用于車輛防障和空中交會。
由于毫米波制導兼有微波制導和紅外制導的優點。在大氣層內,毫米波四個主要傳輸窗口(35、94、140、和220GHz)雖較微波對云、雨引起的衰減要大一些,但毫米波系統體積小,重量輕、易于高度集成化,而且頻帶寬,分辨率高,敵方難于載獲,抗干擾性能強;較之紅外則分辨率差一些,但通過煙、霧、灰、塵的能力強,具有較好的全天候戰斗能力。因此,毫米波制導系統已成為精確制導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特別是尋的制導系統。國外許多導彈的末制導采用了毫米波制導系統。例如,休斯公司研制的“黃蜂”反坦克導彈工作在94GHz,“幼畜”和海法爾以及“SADARM”等導彈和火箭彈上都使用35GHz的導引頭。目前正在發展的毫米波成像技術及毫米脈沖多普勒導引頭和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合成的雙模導引頭,使導引頭具有真正全天候條件下“打了不用管”的功能。用于21世紀的超音速巡航導彈(ATACCM)、超音速反艦導彈(ANS)、先進反幅射導彈(ARRM)、先進反艦導彈(AASM)等都采用了毫米波技術在內的復合制導。
由于毫米波雷達和末制導系統的發展,相應的電子對抗手段也發展起來了。目前現役的多數雷達偵察/告警系統,如WJ-2740(美)、Wi927(美)、APR(V)A(美)的頻率覆蓋范圍均已擴展到0.5~40GHz。據報導,美國電子對抗的部份雷達偵察設備頻率覆蓋可達3KHz~100GHz,并向300GHz發展。雷達告警設備頻率已擴展到40~60GHz,北約正在研制一種車載毫米波告警設備,頻段為40~140GHz。此外,通信偵察頻段覆蓋10KHz~毫米波段,通信干擾也將覆蓋10KHz~60GHz。
在微波范圍內已成功實用的電子干擾技術,如箔條和反雷達偽裝,在毫米波頻段則效果不佳,因為用于35GHz以上的箔條偶極子實在太小。因此要想有效地對抗毫米波雷達干擾需要研究新的方法,目前投放非諧振的毫米波箔條和氣溶膠對敵方毫米波雷達波束進行散射是一種手段。
軍用毫米波通信是戰場環境下很有發展前途的通信手段,它具有波束窄、數據率高、電波隱蔽、保密和抗干擾性能好、開設迅速、使用方便靈活以及全天候工作的特點。軍用毫米波通信主要應用有:遠(空間)近(大氣層)距保密通信,快速應急通信,對潛通信,衛星通信,星際通信,微波干線上下山的走線和電纜中斷搶通設備等。
毫米波通信美國處于領先地位。目前30-40GHz的設備已實用,如美國Norden公司研制、工作頻率在36~38.6GHz的AN/GRC-209短程視距通信設備,用于點對點數據傳輸。英國宇航公司與馬可尼公司制造的skyNETIV衛星通信系統,載有4個X波段,2個UHF和一個EHF的轉發器。美Milstar“戰術戰略中繼衛星系統”由6顆星組成,上行頻率為44GHz,下行頻率為20GHz,星際通信頻率為60GHz。地面近距離(如前沿陣地)也使用60GHz頻率是為了保密通信,如美國雷聲公司研制的TMR-2設備。
微波通信
利用微波進行通信具有容量大、質量好并可傳至很遠的距離,因此是國家通信網的一種重要通信手段,也普遍適用于各種專用通信網。常用的微波頻段及其代號如表5-1所示。
我國微波通信廣泛應用L、S、C、X諸頻段,K頻段的應用尚在開發之中。由于微波的頻率極高,波長又很短,其在空中的傳播特性與光波相近,也就是直線前進,遇到阻擋就被反射或被阻斷,因此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是視距通信,超過視距以后需要中繼轉發。
一般說來,由于地球曲面的影響以及空間傳輸的損耗,每隔50公里左右,就需要設置中繼站,將電波放大轉發而延伸。這種通信方式,也稱為微波中繼通信或稱微波接力通信。長距離微波通信干線可以經過幾十次中繼而傳至數千公里仍可保持很高的通信質量。
微波站的設備包括天線、收發信機、調制器、多路復用設備以及電源設備、自動控制設備等。為了把電波聚集起來成為波束,送至遠方,一般都采用拋物面天線,其聚焦作用可大大增加傳送距離。多個收發信機可以共同使用一個天線而互不干擾,我國現用微波系統在同一頻段同一方向可以有六收六發同時工作,也可以八收八發同時工作以增加微波電路的總體容量。多路復用設備有模擬和數字之分。模擬微波系統每個收發信機可以工作于60路、960路、1800路或2700路通信,可用于不同容量等級的微波電路。數字微波系統應用數字復用設備以30路電話按時分復用原理組成一次群,進而可組成二次群120路、三次群480路、四次群1920路,并經過數字調制器調制于發射機上,在接收端經數字解調器還原成多路電話。最新的微波通信設備,其數字系列標準與光纖通信的同步數字系列(SDH)完全一致,稱為SDH微波。這種新的微波設備在一條電路上八個束波可以同時傳送三萬多路數字電話電路(2.4Gbit/s)。
微波通信由于其頻帶寬、容量大、可以用于各種電信業務的傳送,如電話、電報、 數據、傳真以及彩色電視等均可通過微波電路傳輸。微波通信具有良好的抗災性能,對水災、風災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微波通信一般都不受影響。但微波經空中傳送,易受干擾,在同一微波電路上不能使用相同頻率于同一方向,因此微波電路必須在無線電管理部門的嚴格管理之下進行建設。此外由于微波直線傳播的特性,在電波波束方向上,不能有高樓阻擋,因此城市規劃部門要考慮城市空間微波通道的規劃,使之不受高樓的阻隔而影響通信。
近年來我國開發成功點對多點微波通信系統,其中心站采用全向天線向四周發射,在周圍50公里以內,可以有多個點放置用戶站,從用戶站再分出多路電話分別接至各用戶使用。其總體容量有100線、500線和1000線等不同容量的設備,每個用戶站可以分配十幾或數十個電話用戶,在必要時還可通過中繼站延伸至數百公里外的用戶使用。這種點對多點微波通信系統對于城市郊區、縣城至農村村鎮或沿海島嶼的用戶、對分散的居民點也十分合用,較為經濟。
微波通信還有“對流層散射通信”、“流星余跡通信”等,是利用高層大氣的不均勻性或流星的余跡對電波的散射作用而達到超過視距的通信,這些系統,在我國應用較少。
在數字通信系統中,傳送的信號都是數字化的脈沖序列。這些數字信號流在數字交換設備之間傳輸時,其速率必須完全保持一致,才能保證信息傳送的準確無誤,這就叫做“同步”。
在數字傳輸系統中,有兩種數字傳輸系列,一種叫“準同步數字系列”(Plesio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簡稱PDH;另一種叫“同步數字系列”(Synchronous Digital Hierarchy),簡稱SDH。
采用準同步數字系列(PDH)的系統,是在數字通信網的每個節點上都分別設置高精度的時鐘,這些時鐘的信號都具有統一的標準速率。盡管每個時鐘的精度都很高,但總還是有一些微小的差別。為了保證通信的質量,要求這些時鐘的差別不能超過規定的范圍。因此,這種同步方式嚴格來說不是真正的同步,所以叫做“準同步”。
在以往的電信網中,多使用PDH設備。這種系列對傳統的點到點通信有較好的適應性。而隨著數字通信的迅速發展,點到點的直接傳輸越來越少,而大部分數字傳輸都要經過轉接,因而PDH系列便不能適合現代電信業務開發的需要,以及現代化電信網管理的需要。SDH就是適應這種新的需要而出現的傳輸體系。
最早提出SDH概念的是美國貝爾通信研究所,稱為光同步網絡(SONET)。它是高速、大容量光纖傳輸技術和高度靈活、又便于管理控制的智能網技術的有機結合。最初的目的是在光路上實現標準化,便于不同廠家的產品能在光路上互通,從而提高網絡的靈活性。
1988年,國際電報電話咨詢委員會(CCITT)接受了SONET的概念,重新命名為“同步數字系列(SDH)”,使它不僅適用于光纖,也適用于微波和衛星傳輸的技術體制,并且使其網絡管理功能大大增強。
SDH技術與PDH技術相比,有如下明顯優點:
1、統一的比特率,統一的接口標準,為不同廠家設備間的互聯提供了可能。附圖是SDH和PDH在復用等級及標準上的比較。
2、網絡管理能力大大加強。
3、提出了自愈網的新概念。用SDH設備組成的帶有自愈保護能力的環網形式,可以在傳輸媒體主信號被切斷時,自動通過自愈網恢復正常通信。
4、采用字節復接技術,使網絡中上下支路信號變得十分簡單。
由于SDH具有上述顯著優點,它將成為實現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礎技術之一。但是在與信息高速公路相連接的支路和叉路上,PDH設備仍將有用武之地。
毫米波技術的應用
毫米波是介于微波與光波之間的電磁波,通常毫米波頻段是指30~300GHz,相應波長為1~10mm 。目前絕大多數的應用研究集中在幾個“窗口”頻率,包括35、45、94、140、220GHz和三個吸收峰(60、120、200GHz頻率上)。
毫米波電子系統具有如下特性:
·小天線孔徑具有較高的天線增益;
·高跟蹤精度和制導精度;
·不易受電子干擾;
·低角跟蹤時多徑效應和地雜波干擾小;
·多目標鑒別性能好;
·雷達分辨率高;
·大氣衰減“諧振點”可作保密傳輸。
由于這些特性,毫米波主要應用在結構小、重量輕、分辨力高、作用距離近和具有良好多普勒處理特性的場合。與微波相比,毫米波受惡劣氣候條件影響大,但分辨力高,結構輕小;與紅外和可見光比,毫米波系統雖沒有那樣高的分辨力,但通過煙霧灰塵的傳輸特性好。
軍事上的需要是推動毫米波系統發展的重要因素。目前毫米波在雷達、制導、戰術和戰略通信、電子對抗、遙感、輻射測量等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
毫米波雷達的優點是角分辨率高,頻帶寬,多普勒頻移大和系統體積小,缺點是作用距離受功率器件限制大。目前大多數火控系統和地空導彈制導系統中的跟蹤雷達均已工作在毫米波頻段。
實際的精密跟蹤雷達多是雙頻系統,即一部雷達同時工作于微波頻段(用于搜索、引導,精度較低)和毫米波雷達(跟蹤精度高、作用距離近),兩者協同工作,可取得較好的效果。如美國海軍研制的TRAKX雙頻精密跟蹤雷達即有一部9GHz、300kw的反射機和一部35GHz、13KW的發射機及相應的接收系統,共用2.4m拋物面天線,已成功地跟蹤了距水面30m高的目標,作用距離可達27km。雙頻還具有一個好處,毫米波頻率可作為隱蔽式工作,提高了雷達的生存能力。
炮位偵察雷達用于精確測定敵方炮彈的軌跡,從而推算出敵方炮兵陣地的位置。由于雷達體積小(可人背、馬馱)、角跟蹤精度高,抗干擾和低截獲,常采用3mm波段的雷達,發射機平均輸出功率在20W左右。
用于跟蹤彈、炮的搜索、跟蹤兩位一體雷達,搜索部分采用X波段,跟蹤部分采用毫米波(8mm),例如改進的“空中衛士”綜合火控雷達,具有很好的低角跟蹤性能和抗干擾性能。
為了有效跟蹤掠海飛行的小型高速導彈(巡航導彈),艦炮火控系統的跟蹤雷達也有使用毫米波段的趨勢,如:美國挑戰者SA-2艦載火控跟蹤雷達采用M(20-40GHz)波段,英國30型艦載火控跟蹤雷達也使用了毫米波段。
為了高空探測飛機和導彈,毫米波雷達得到了有效的應用,因為毫米波在高空傳輸損耗很小,地面探測這些目標則會被很強的大氣吸收所遮擋。
空間目標識別雷達的特點是使用大型天線以獲得成像所需的角分辨率、高天線增益和大功率發射機以保證足夠的作用距離,一部35GHz的空間目標識別雷達的天線口徑達36m。用行波管提供10KW的發射功率,可以拍攝遠在16Km處的衛星照片;一部工作在94GHz的空間目標識別雷達的天線口徑為13.5m,采用回旋管輸出20KW的發射功率,可對14.4Km遠處的目標進行高分辨率的攝像。
現代直升機的空難事故中,飛機與高壓架空電線相撞的事故占相當高的比率,因此直升機防撞雷達需要采用分辨率極高的毫米波雷達或激光雷達,實際上多用3mm雷達。這種雷達技術還可用于車輛防障和空中交會。
由于毫米波制導兼有微波制導和紅外制導的優點。在大氣層內,毫米波四個主要傳輸窗口(35、94、140、和220GHz)雖較微波對云、雨引起的衰減要大一些,但毫米波系統體積小,重量輕、易于高度集成化,而且頻帶寬,分辨率高,敵方難于載獲,抗干擾性能強;較之紅外則分辨率差一些,但通過煙、霧、灰、塵的能力強,具有較好的全天候戰斗能力。因此,毫米波制導系統已成為精確制導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特別是尋的制導系統。國外許多導彈的末制導采用了毫米波制導系統。例如,休斯公司研制的“黃蜂”反坦克導彈工作在94GHz,“幼畜”和海法爾以及“SADARM”等導彈和火箭彈上都使用35GHz的導引頭。目前正在發展的毫米波成像技術及毫米脈沖多普勒導引頭和紅外焦平面探測器合成的雙模導引頭,使導引頭具有真正全天候條件下“打了不用管”的功能。用于21世紀的超音速巡航導彈(ATACCM)、超音速反艦導彈(ANS)、先進反幅射導彈(ARRM)、先進反艦導彈(AASM)等都采用了毫米波技術在內的復合制導。
由于毫米波雷達和末制導系統的發展,相應的電子對抗手段也發展起來了。目前現役的多數雷達偵察/告警系統,如WJ-2740(美)、Wi927(美)、APR(V)A(美)的頻率覆蓋范圍均已擴展到0.5~40GHz。據報導,美國電子對抗的部份雷達偵察設備頻率覆蓋可達3KHz~100GHz,并向300GHz發展。雷達告警設備頻率已擴展到40~60GHz,北約正在研制一種車載毫米波告警設備,頻段為40~140GHz。此外,通信偵察頻段覆蓋10KHz~毫米波段,通信干擾也將覆蓋10KHz~60GHz。
在微波范圍內已成功實用的電子干擾技術,如箔條和反雷達偽裝,在毫米波頻段則效果不佳,因為用于35GHz以上的箔條偶極子實在太小。因此要想有效地對抗毫米波雷達干擾需要研究新的方法,目前投放非諧振的毫米波箔條和氣溶膠對敵方毫米波雷達波束進行散射是一種手段。
軍用毫米波通信是戰場環境下很有發展前途的通信手段,它具有波束窄、數據率高、電波隱蔽、保密和抗干擾性能好、開設迅速、使用方便靈活以及全天候工作的特點。軍用毫米波通信主要應用有:遠(空間)近(大氣層)距保密通信,快速應急通信,對潛通信,衛星通信,星際通信,微波干線上下山的走線和電纜中斷搶通設備等。
毫米波通信美國處于領先地位。目前30-40GHz的設備已實用,如美國Norden公司研制、工作頻率在36~38.6GHz的AN/GRC-209短程視距通信設備,用于點對點數據傳輸。英國宇航公司與馬可尼公司制造的skyNETIV衛星通信系統,載有4個X波段,2個UHF和一個EHF的轉發器。美Milstar“戰術戰略中繼衛星系統”由6顆星組成,上行頻率為44GHz,下行頻率為20GHz,星際通信頻率為60GHz。地面近距離(如前沿陣地)也使用60GHz頻率是為了保密通信,如美國雷聲公司研制的TMR-2設備。
微波通信
利用微波進行通信具有容量大、質量好并可傳至很遠的距離,因此是國家通信網的一種重要通信手段,也普遍適用于各種專用通信網。常用的微波頻段及其代號如表5-1所示。
我國微波通信廣泛應用L、S、C、X諸頻段,K頻段的應用尚在開發之中。由于微波的頻率極高,波長又很短,其在空中的傳播特性與光波相近,也就是直線前進,遇到阻擋就被反射或被阻斷,因此微波通信的主要方式是視距通信,超過視距以后需要中繼轉發。
一般說來,由于地球曲面的影響以及空間傳輸的損耗,每隔50公里左右,就需要設置中繼站,將電波放大轉發而延伸。這種通信方式,也稱為微波中繼通信或稱微波接力通信。長距離微波通信干線可以經過幾十次中繼而傳至數千公里仍可保持很高的通信質量。
微波站的設備包括天線、收發信機、調制器、多路復用設備以及電源設備、自動控制設備等。為了把電波聚集起來成為波束,送至遠方,一般都采用拋物面天線,其聚焦作用可大大增加傳送距離。多個收發信機可以共同使用一個天線而互不干擾,我國現用微波系統在同一頻段同一方向可以有六收六發同時工作,也可以八收八發同時工作以增加微波電路的總體容量。多路復用設備有模擬和數字之分。模擬微波系統每個收發信機可以工作于60路、960路、1800路或2700路通信,可用于不同容量等級的微波電路。數字微波系統應用數字復用設備以30路電話按時分復用原理組成一次群,進而可組成二次群120路、三次群480路、四次群1920路,并經過數字調制器調制于發射機上,在接收端經數字解調器還原成多路電話。最新的微波通信設備,其數字系列標準與光纖通信的同步數字系列(SDH)完全一致,稱為SDH微波。這種新的微波設備在一條電路上八個束波可以同時傳送三萬多路數字電話電路(2.4Gbit/s)。
微波通信由于其頻帶寬、容量大、可以用于各種電信業務的傳送,如電話、電報、 數據、傳真以及彩色電視等均可通過微波電路傳輸。微波通信具有良好的抗災性能,對水災、風災以及地震等自然災害,微波通信一般都不受影響。但微波經空中傳送,易受干擾,在同一微波電路上不能使用相同頻率于同一方向,因此微波電路必須在無線電管理部門的嚴格管理之下進行建設。此外由于微波直線傳播的特性,在電波波束方向上,不能有高樓阻擋,因此城市規劃部門要考慮城市空間微波通道的規劃,使之不受高樓的阻隔而影響通信。
近年來我國開發成功點對多點微波通信系統,其中心站采用全向天線向四周發射,在周圍50公里以內,可以有多個點放置用戶站,從用戶站再分出多路電話分別接至各用戶使用。其總體容量有100線、500線和1000線等不同容量的設備,每個用戶站可以分配十幾或數十個電話用戶,在必要時還可通過中繼站延伸至數百公里外的用戶使用。這種點對多點微波通信系統對于城市郊區、縣城至農村村鎮或沿海島嶼的用戶、對分散的居民點也十分合用,較為經濟。
微波通信還有“對流層散射通信”、“流星余跡通信”等,是利用高層大氣的不均勻性或流星的余跡對電波的散射作用而達到超過視距的通信,這些系統,在我國應用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