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載導航儀、行車記錄儀、北斗授時手表……如今,很多衛星導航產品都已用上了衛星導航芯片。聽起來如此高端的“衛星通信射頻芯片”,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產品呢?
智能制造網訊 射頻芯片一直被稱為“模擬芯片王冠上的明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射頻芯片,是能夠將射頻信號和數字信號進行轉化的芯片。具體來看,包括濾波器、RF收發機、功率放大器(PA)、低噪聲放大器(LNA)、射頻開關(Switch)、天線調諧開關(Tune)等。
拿濾波器而言,射頻濾波器的作用是保留特定頻段內的信號,將特定頻段外的信號濾除,從而提高信號的信噪比及抗干擾性。在4G、5G頻段的逐步實現、MIMO和載波聚合的應用支持,藍牙、Wi-Fi、GPS等無線技術普及加速的趨勢下,射頻濾波器的需求將進一步增長。
據Yole Development預測,從2018年至2025年,分立射頻濾波器及雙工器等市場規模將從約31億美元增長至51億美元,其中濾波器從約17億美元增長至27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雙工器從約10億美元增長至16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多工器的市場增長快, 將從約1億美元增長至5億美元, 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
2020年,衛星互聯網正式被納入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國家戰略,這一戰略是中國未來走向智能經濟時代的關鍵一步。衛星互聯網作為信息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未來將會做到一張網絡覆蓋全球。基于此,衛星通信射頻芯片的研發與升級,無疑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的表現,而且衛星通信射頻芯片也能助力我國衛星互聯網的建設。
近幾年,航天科工集團主導建設的“行云工程”、“虹云工程”是我國的商業衛星通信項目,“行云工程”計劃發射80顆行云小衛星,用來建設我國首個低軌窄帶通信衛星星座,打造可以覆蓋全球的天基物聯網。而整個天基物聯網的打造,當然離不開通信射頻芯片的支持。
除衛星通信外,射頻芯片是雷達系統、地面設備、終端設備核心元器件之一,需求量十分巨大。毫米波段的射頻芯片具有較高的設計、生產難度,占據了衛星整機的很大一部分成本。未來,在多方協作之下,相關問題能夠得到進一步解決。
伴隨著移動通信的跨越式發展,中國儼然已經形成了全球規模大、有活力的消費電子市場,在這片沃土上也涌現了不少產品豐富的射頻芯片廠商。這些廠商從相對成熟的分立射頻芯片起步,在5G手機廣泛普及前的窗口期,逐步實現中低端機型射頻前端進口替代,同時積累模組能力,逐步走向全品類供應。
眼下,中國已經開始了射頻芯片國產替代計劃。中國具備射頻芯片設計的公司包括中普微、紫光展銳、唯捷創芯、中興通訊、雷柏科技、華虹設計、江蘇鉅芯等。以紫光展銳為例,紫光展銳已經實現了砷化鎵和CMOS兩種不同工藝在2G、3G、4G射頻前端產品的全面覆蓋,并已量產射頻開關、低噪聲放大器、2.4G/5G雙頻Wi-Fi射頻前端產品。在射頻濾波器方面,紫光展銳已經完成初步布局。
當然,射頻賽道具備持續成長性。一方面,凡是接入移動互聯網的設備均需要射頻前端芯片,隨著聯網設備數量持續增加,射頻芯片市場有望持續增長。另一方面,我國5G大規模商用已經正式開啟。為了實現通訊速率及容量的大幅升級,5G將使用更高頻段,甚至啟用毫米波。這些變化將給射頻相關產品帶來巨大市場機會,從基站端到移動終端的射頻需求都將有望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