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至24日,由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通信學會主辦的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國際通信大會(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s,簡稱IEEE ICC)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城召開。由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2014級直博生高昕宇、戴凌龍副教授、周世東教授等人合作完成的論文《基于透鏡天線的寬帶毫米波多天線通信系統中的波束信道估計方法》(Beamspace Channel Estimation for Wideband Millimeter-Wave MIMO with Lens Antenna Array)榮獲本屆大會最佳論文獎(IEEE ICC 2018 Best Paper Award)。
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國際通信大會2018最佳論文獎獎狀
因具有更大的通信帶寬與更高的能量效率,基于透鏡天線的寬帶毫米波多天線通信系統被認為是提升無線通信系統傳輸速率的關鍵技術之一。準確的波束信道估計則是發揮該系統巨大潛力的前提。已有的信道估計方案大多假設稀疏的波束信道在整個通信帶寬上具有相同的支撐集。然而,在實際的寬帶系統中,由于波束偏移現象,上述假設并不嚴格成立,導致現有方案會存在較為嚴重的性能損失。為解決這一問題,該論文充分挖掘寬帶毫米波系統中波束偏移這一物理規律,證明了波束信道具有隨著頻率的變化而改變的結構化稀疏性。基于該信道特征,本文借鑒信號檢測中經典的串行干擾消除思想,提出了基于了一種基于串行支撐集檢測的波束信道估計方案。該方法可在相同的導頻開銷下,顯著提升波束信道估計精度,為推動基于透鏡天線的寬帶毫米波多天線通信系統的實際部署提供了重要的思路與解決方案。本文共同作者還包括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教授阿克巴·賽義德、英國南安普頓大學教授來哲思·漢叟。
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國際通信大會自1965年舉辦至今50余年來,已成為世界通信行業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標志性學術會議之一,也是清華通信與信息系統二級學科認定的唯一的頂級國際會議。其內容涵蓋了信息論、無線通信、通信信號處理、下一代網絡、光網絡與系統、認知無線電、傳感網、綠色通信等13個領域,每年吸引約2000名科學家、研究人員和工業界人士參加。本屆大會共收到來58個國家和地區的2431篇投稿論文,錄取論文972篇,經專題技術委員會評審和推薦、大會最佳論文評選委員會差額投票選舉,最終評選出15篇最佳論文獎,獲獎率為1.5%。共有2篇第一署名單位來自中國的論文獲此獎項(分別來自清華大學、中科院計算所),該論文是本屆大會在通信信號處理領域的唯一獲獎論文。
頒獎儀式,從左到右:高昕宇、來哲思·漢叟、戴凌龍
高昕宇自2014年入學以來,在大規模天線、毫米波通信等方面已開展了一系列研究,并于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9篇,其中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ESI)前1%高被引論文1篇,ESI前0.1%熱點論文2篇。谷歌學術引用558次,單篇最高被引186次。獲2015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6年無線通信與信號處理大會最佳論文獎、2017年《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通信快報(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模范審稿人獎、2017年《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通信匯刊(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模范審稿人獎等。
近年來,戴凌龍及其團隊在寬帶無線傳輸理論與技術領域(特別是大規模MIMO、毫米波通信、非正交多址接入等)開展了持續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得到了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已出版英文著作1本、中文譯著1本,獲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5項,共發表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期刊論文60余篇,谷歌學術引用3600余次,單篇最高被引500余次,基本科學指標數據庫前1%高被引論文7篇,前0.1%熱點論文3篇。獲四次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國際通信大會最佳論文獎,并獲2014年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青年科學家獎、2015年《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廣播匯刊》年度唯一最佳論文獎、2016年《電子快報(Electronics Letters)》年度唯一最佳論文獎、2017年國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2017年國際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通信學會亞太地區杰出青年學者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