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定性制備上萬個原子糾纏態,并演示超越經典極限的測量精度
量子糾纏是一種被愛因斯坦稱為“幽靈”般的關聯,它廣泛存在于微觀世界。在多體糾纏態中,單個粒子的測量結果不獨立,與和它糾纏的其它粒子的測量結果有關聯,這種特性可以被用于精密測量中,使得不同的粒子由量子噪聲引起的測量誤差相互抵消,從而提高測量精度并突破經典精度極限(1/√N)的限制(N為總粒子數)。糾纏的粒子數越多,精度提高的倍數就越大。然而,粒子數越多、越接近宏觀世界的系統越難擁有量子糾纏性質,所以大粒子數的糾纏態的制備和操控十分困難。最近,清華大學物理系尤力和鄭盟錕教授領導的一個實驗取得突破性進展,利用量子相變的方法首次制備了上萬個原子的自旋1的對稱Dicke態,并在實驗上演示了超越經典極限的干涉測量。
圖1. A.系統基態的歸一化集體自旋長度大小隨二階賽曼能移(q)的變化。在q=0處,基態的集體自旋長度最大:為N,對應于自旋1的對稱Dicke態。B.自旋1的對稱Dicke態可表示為廣義Bloch球上的繞赤道的環,它是一個三模糾纏態。C.利用所制備的量子態觀測到了超越經典極限的轉動測量精度。
Dicke態是一類重要的多體糾纏態,在量子信息和量子精密測量中有重大的潛在應用。在所有的Dicke態中,磁化為0的對稱Dicke態能夠提供最高的測量精度--接近海森堡極限:1/N。在這項工作之前,對稱Dicke態的研究和制備都是基于自旋1/2(二能級)系統,也就是雙數態(該團隊于2017年發表于Science)。這篇最新的工作報導了實驗上首次制備自旋1(三能級)的對稱Dicke態(圖1B)。相比于自旋1/2的情況,自旋1的粒子擁有更多的模式。因此,由它組成的多粒子糾纏態可以提供更高的測量精度。
該實驗系統基于一個銣87原子在F=1基態的旋量玻色愛因斯坦凝聚體。當磁場為0或二階賽曼能移(q)為0時,銣原子間的鐵磁相互作用使得它們的自旋方向傾向于平行排列,這時系統的集體自旋長度(l)最大,為N,它的基態為自旋1的對稱Dicke態(圖1A)。該團隊利用(類似于之前制備雙數態(2017-Science)的)調控量子相變的方法確定性地制備出了這種態。通過表征實驗制備的量子態的相干性和磁化強度的漲落,該團隊甄別到整個凝聚體中所有約11500個原子都是糾纏的,這大大提高了超冷原子體系中糾纏原子數的世界記錄。更進一步,該團隊在實驗上通過一個共振的射頻脈沖,將原子的三個內態對稱地耦合起來,從而實現對所制備的量子態的轉動,這等效于三模Ramsey干涉操作。對該轉動角度的測量所達到的精度相比于三模的經典極限提高了〖2.42〗_(-1.29)^(+1.76)分貝,相對于常見的兩模經典極限提高了〖8.44〗_(-1.29)^(+1.76) 分貝(約7倍)(圖1C)。這個結果目前主要受限于原子的探測噪聲,進一步消除探測噪聲將大大提高測量精度。該工作演示了同時利用糾纏態和多模干涉來提高測量精度,為超越經典極限的量子測量科學提供了新的思路。
這項工作以”Beating the classical precision limit with spin-1 Dicke states of more than 10,000 atoms”為題,于2018年6月1日在線發表在《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PNAS)期刊上[1]。尤力和鄭盟錕教授為該文章的通訊作者,物理系博士生鄒奕權和吳玲娜(現在為馬普復雜物理研究所博士后)為文章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由國家科技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教育部2011協同創新、清華大學自主研發項目的經費支持,并得到了物理系、低維量子物理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大力支持。
參考文獻
[1] Zou, Y.Q., Wu, L.N., Liu, Q., Luo, X.Y., Guo, S.F., Cao, J.H., Tey, M.K. and You, L., 2018. Beating the classical precision limit with spin-1 Dicke states of more than 10,000 atom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p.201715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