劃重點:
兩顆脈沖星分別由FAST于今年8月22日、25日在南天銀道面通過漂移掃描發現。這也是我國射電望遠鏡首次新發現脈沖星。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菂介紹,搜尋和發現射電脈沖星是FAST核心科學目標。脈沖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發產生,因發射周期性脈沖信號而得名。
脈沖星的本質是中子星,具有在地面實驗室無法實現的極端物理性質,是理想的天體物理實驗室,對其進行研究,有希望得到許多重大物理學問題的答案。
今天上午,中科院科學傳播局和國家天文臺舉行新聞發布會,發布了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取得的首批成果。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在去年9月竣工進入試運行、試調試階段。經過一年的緊張調試,現已實現指向、跟蹤、漂移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的順利運行;調試進展超過預期及大型同類設備的國際慣例。
更加可喜的是,在調試觀測階段,FAST已經開始系統的科學產出。FAST團組利用位于貴州師范大學的FAST早期科學中心進行數據處理,探測到數十個優質脈沖星候選體,經國際合作,例如利用澳大利亞64米Parkes望遠鏡,進行后隨觀測認證,目前已通過系統認證兩顆脈沖星,一顆編號J1859-0131(又名FP1-FAST pulsar #1),自轉周期為1.83秒,據估算距離地球1.6萬光年;一顆編號J1931-01(又名FP2),自轉周期0.59秒,據估算距離地球約4100光年。兩顆脈沖星分別由FAST于今年8月22日、25日在南天銀道面通過漂移掃描發現。這也是我國射電望遠鏡首次新發現脈沖星。
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李菂介紹,搜尋和發現射電脈沖星是FAST核心科學目標。脈沖星由恒星演化和超新星爆發產生,因發射周期性脈沖信號而得名。脈沖星的本質是中子星,具有在地面實驗室無法實現的極端物理性質,是理想的天體物理實驗室,對其進行研究,有希望得到許多重大物理學問題的答案。譬如:脈沖星的自轉周期極其穩定,準確的時鐘信號為引力波探測、航天器導航等重大科學及技術應用提供了理想工具。銀河系中有大量脈沖星,但由于其信號暗弱,易被人造電磁干擾淹沒,目前只觀測到一小部分。具有極高靈敏度的FAST望遠鏡是發現脈沖星的理想設備,未來,FAST將有希望發現更多守時精準的毫秒脈沖星,對脈沖星計時陣探測引力波做出原創貢獻。
FAST位于貴州省平塘縣名為大窩凼的喀斯特洼地之中,基于三項全部中國知識產權的自主創新——選址方法、索網主動反射面、柔性索結合并聯機器人的饋源支撐,FAST突破了射電望遠鏡工程極限,建成為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其接收面積相當于30個足球場大小。這個被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定義“為下一代天文學家準備的觀測設備”,是目前世界上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介紹,接下來的兩年,FAST將繼續調試,以期達到設計指標,通過國家驗收,實現面向國內外學者開放。同時進一步驗證、優化科學觀測模式,繼續催生天文發現,力爭早日將FAST打造成為世界一流水平望遠鏡設備。(央視記者 帥俊全)
此前媒體報道
英媒:中國發射脈沖星試驗衛星 為飛船導航打基礎?
參考消息網11月11日報道英媒稱,中國成功發射脈沖星試驗衛星,為日后外太空飛船通過脈沖信號進行導航定位打下基礎。
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10日報道,11月10日早晨在中國西北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發射的試驗衛星屬太陽同步軌道衛星,將會在進入軌道后開展技術試驗,主要驗證星載脈沖星探測器性能指標和空間環境適應性,積累在軌實測脈沖星數據?;鸺瑫r運載發射的還有四顆微納衛星,將進行其他科學技術試驗。
一支火箭搭載五個衛星刷新了中國固體運載火箭一箭多星的發射紀錄。
報道稱,中國正在致力于取代美國成為空間技術的統治力量,近期除了再次成功通過神舟十一號飛船載人進駐天宮二號空間站外,還宣布正在研制世界最大的商業載人太空飛機,可搭載20名游客一天內飛抵太空邊緣。
資料圖
脈沖星通過接受脈沖信號確定飛船在外太空中的具體位置,如試驗成功,它將取代原本有幾個小時延時的地面探測技術。
中國科學家表示,有關數據庫有望在十年來建設完成。
報道稱,脈沖星試驗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研制,也是中國第一顆在軌導航試驗衛星。
“除了試驗,我們還會用兩個探測器收集定期X光信號,從而測試在軌導航技術理論的可行性,”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五院的主設計師薛力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