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安裝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西藏羊八井觀測站的CCOSMA亞毫米波望遠鏡在中德雙方科技人員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出光。“First light”所觀測天區為銀河系內恒星形成區DR21,所用頻率分別為345和230 GHz,對應分子譜線分別為CO(3-2)和CO(2-1)(如圖)。
從2009年起,國家天文臺聯合國內多家大學和科研機構與德國科隆大學合作開始了將KOSMA(已更名為CCOSMA)3米口徑亞毫米波望遠鏡從瑞士阿爾卑斯山Gornergrat技術拆移到中國西藏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的工作。中德亞毫米波望遠鏡項目組人員在惡劣的環境和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克服了重重困難,于2009年9月開始了西藏羊八井天文觀測站的建設。2010年至2011年完成了該望遠鏡技術拆移安裝工作,并建成國家天文臺在西藏的第一個專業天文臺站羊八井站。2012年實現接收機超導制冷至4.5K并成功實現接收機和頻譜儀的實驗出光。2013年完成電控系統等的升級改造工作。2014年升級修改和調試完成所有相關軟硬件,并成功“開光”。
利用該望遠鏡可探測高頻分子譜線,研究那些深埋于星際氣體及塵埃中的天體,研究恒星的形成過程。同時這架歸屬于國家天文臺的亞毫米波望遠鏡也將在北天銀道面亞毫米波分子譜線的巡天中發揮它的優勢。這是中國第一架可進行常規天文觀測的米級亞毫米波望遠鏡,也是目前北半球臺址海拔最高的亞毫米波望遠鏡。
First light所拍DR21的CO (3-2)和CO (2-1)分子譜線
中德科技人員在“first light”譜線前合影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西藏羊八井觀測站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