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低溫生物與醫學實驗室、清華大學醫學院醫學微系統技術實驗室、中科康馨電子技術(北京)有限公司聯合推出的系列無線心電監測儀,獲得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順利進入市場,相應產品一經推出即在業界產生較大反響。此項歷時數年的工作先后歷經原理驗證、公司組建、產品研發、標準制定、臨床試驗、技術普及乃至市場準入等現代醫療儀器所必經的所有階段,標志著理化所在高新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產業推進上取得突破,同時在與高等院校、高技術企業合作方面,闖出了一條產、學、研、醫協同創新的成功模式。
眾所周知,一項醫療儀器從研發到進入市場往往要經歷一個復雜且漫長的過程。上述成果的取得就經歷了實驗室長期持續研發、改進和測試,再由企業兩年多來堅持不懈的實用化研究、臨床試驗和產品化完善,直至形成了種類齊全、性能可靠且普及性較好的無線心電監測儀器。為擴大技術的應用面,中科康馨公司還結合理化所提出的一些技術理念,研發出在線醫療服務和遠程診斷系統,用戶只需上傳自己的生理數據,即可自動獲得診斷建議,必要時還有專職醫師予以適時解答。相應成果使得用戶隨時隨地了解自身或遠程關注他人健康成為現實。
理化所低溫生物與醫學實驗室長期致力于醫療監護與重大疾病治療裝備的研發,在生物醫學儀器領域先后形成了70余項專利技術;為推進專業醫療的普惠化應用,實驗室還較早提出從國家層面全面部署低成本醫療戰略,以期緩解我國公共醫療衛生服務產品短缺與日漸增長的醫療需求之間的矛盾。自2006年以來,實驗室與清華大學醫學微系統技術實驗室一道,集合雙方在“電、磁、聲、光、熱、流體及機械”等方面傳感技術上的綜合研究優勢,重點突破以PC、互聯網及手機等為載體的泛在型無線移動醫療技術,通過大量系統深入的研究,逐步形成了一批綜合性價比顯著優于傳統設備的微型醫療器械與系統原型。同時,實驗室還積極將這些成果與產業對接,通過多方的深度合作,大大提速了有關成果的產業化進程。
迄今,在移動醫療技術領域,聯合小組已形成比較完整的解決方案,所推出的一些代表性成果包括:在電生理測量方面,形成有心電無線監測、腦電監測、生物樣品電阻抗測試等技術;在移動影像方面,發展出無線顯微成像系統、手機平臺上的紅外熱像儀、睡眠姿態的手機視頻監測等技術;在人體聲學信號測量方面,發展出用于非接觸式探測睡眠障礙的手機鼾聲記錄、分析及報警系統;在熱學測量方面,研發出包含無線體溫長時監測及報警功能在內的一系列相關技術;在機械傳感方面,發展出手機無線血壓計、人體足底壓力無線監測與步態評估系統等;在流體參數獲取方面,建立有非接觸式測定生物樣品黏度的視頻方法;在電化學參數手機檢測方面,發展出氣味量化、唾液血糖無線測量等方法;在預防醫學范疇,構建出基于手機平臺的中醫四診系統、肺癌風險評估和預防系統;在手機助老、助殘方面,實驗室也開展了有益探索。這些工作中,不少研究在國際同行介入之前即已推出原型,發表了相應論著并申請了專利,體現了一定的前瞻性。與此同時,為促成有關新興交叉學科領域的形成和發展,聯合小組還基于所構建的理論與技術體系,出版了均為國內外首部的前沿著作《先進低成本醫療技術》(劉靜等,科學出版社,2010)及《手機平臺上的生物醫學工程學:原理及應用》(劉靜等,科學出版社,2011),在學術界產生了重要反響,及時地推動了普惠健康技術理念的傳播、研究和深入發展。
在我國,由于地域遼闊,醫療資源分布不均,一些偏遠地區醫療覆蓋能力嚴重不足,傳統的醫療下鄉尚無法解決根本,以手機、互聯網為重要特征的遠程醫療跨地域合作能較好的解決這一難題。由于這些因素,我國國家科技部已將遠程、無線及移動醫療確立為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的重點,它們同時也是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信息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而在國際上,這些范疇也已成為熱點和前沿。普適監測是實現遠程醫療的前提,相應儀器可分為兩大類:一類應用于院內,指在醫院內由職業醫生或專業技術人員使用專門儀器,對病人生理指標進行監測;另一類用于院外,由患者或用戶自行應用有關系統加以監測,醫生則通過網絡實施遠程看護和指導。無疑,與傳統技術形成互補的移動醫療有望讓公眾更方便地享受到高水平的服務。
此次中科院、清華大學及中科康馨公司的合作成果獲得SFDA注冊證書,為今后的大規模產業化奠定了基礎,相應的軟硬件技術較好地適應了各種新興需求并處于不斷擴展中,借助移動互聯網、云計算技術,可形成覆蓋全國各地的遠程醫療服務體系,從而從技術層面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人人享有健康”的醫療改革計劃。所推出的心電無線監測儀及遠程心電監測系統,不僅讓患者在家中就可快速便捷的享受到專業的醫療服務,節省看病成本,提高醫院工作效率;而且還可以將醫院的專業服務延伸到社區,由醫生通過遠程系統為社區衛生醫療機構提供專業指導,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預計會產生廣泛顯著的社會和經濟效益。
已投入運行的中科康馨數字醫療遠程服務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