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證券通信研究組
舊約已解,新盟未立
中國當下的電信運營業,就如1800年前,赤壁之戰后的三國時代:聯通如魏,移動如蜀,電信如吳。蜀吳聯盟已解,魏蜀聯盟尚未可知。和當年不同的是,三國之外,還有蘋果、谷歌等勢力虎視眈眈,各國如何應對,也是變數之一。
其時赤壁(2G)之戰已畢,移動和電信的老電信系聯盟大獲全勝,聯通大敗而去。聯通苦心經營多年的“水軍”(CDMA)全面敗北。最后時刻,每月新增用戶不過30萬,市場占有率只有3%。赤壁中蜀得荊州,移動則獲得了聯通的地盤,近90%的移動新增用戶盡歸囊中。電信則接收了聯通水軍CD-MA,短期內在上網卡領域占優。
戰后各國實力此消彼漲:魏(聯通)大敗之后實力反而增強,雖然只剩步兵(2G的GSM),但未來有最好的騎兵(3G的WCDMA),地域上占據了北方,且通過和網通合并,獲得了北方的寬帶和電話,真正被電信系統所接納;蜀(移動)的步兵達到極盛,在騎兵上也有號稱漢室正統的TD-SCD-MA,但苦于成熟度落后,且難于落地(固定電話和寬帶還是魏和吳的地盤);吳盤踞江南之勢已成,最大的擔憂的是水軍艦船昂貴且無法自制(CDMA終端價高款少,且受美國廠商高通盤剝)。
合縱連橫之勢異常微妙,即便在赤壁(2G)之戰中,幾家運營商也都是各打算盤。戰后實力變化,相互之間的聯盟和戰爭就更加復雜。在赤壁(2G)之戰初期:老電信系統的電信、網通、移動三家一起排斥聯通;電信和網通在分家后一直互打滲透戰,在對方領域發展固話和寬帶,但效果不佳,2007年一度簽署停戰協議;赤壁之戰中期,電信和網通發展小靈通,加入移動業務戰團,此刻則變為移動、聯通結盟,共同對付新進入者;赤壁之戰末期,網通已知將與聯通合并,電信也知道全業務經營時代的來臨,雙方的停戰協議執行半年即被撕毀。
最大變數:移動與聯通的合作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未來的聯盟很可能要按地域來劃分,每家運營商在南北的競爭策略會有不同。業務上可能會出現新的魏蜀聯盟:移動加聯通。
移動一直把電信作為最大的對手,原因之一是電信在政企客戶及固話、寬帶領域多年經營的實力和經驗;原因之二是電信作為市場份額極低的新進入者,必然大打價格戰,以戰止戰。在這一點上,移動、聯通是有共同利益的。
更重要的是,移動和聯通在產品上是有合作基礎的。移動的步兵(GSM)和聯通的騎兵(WCDMA)本是同根生,絕大部分WCDMA終端要么是雙模單待終端,手機里面只有一張卡,下馬是步兵,上馬是騎兵,有WCDMA網絡時用WCDMA,沒有WCDMA時用GSM;要么是雙模雙待終端,手機里面有兩張卡,步騎協同,同時使用WCDMA和GSM網絡。
未來三至五年內,在聯通GSM網絡接近移動的水平之前,中國大陸用戶最好選擇必然是用移動GSM網絡打電話,用聯通WCDMA網絡享受3G業務。如果兩家能夠意識到移動在3G上已經出局,聯通在2G上短期內也難以達到高端用戶的要求,那么兩家在2G和3G上的互補合作就非常容易了。
聯通:十年內騎兵(WCDMA)致勝
移動在2G時代的勝利,似乎更應該看做是步兵(GSM)的勝利。2008年底全球手機用戶中,10中有9在用GSM或者WCDMA手機。聯通未來的勝利,似乎也應該歸功于騎兵(WCD-MA)的勝利。WCDMA標準在2001年第一次商用,我們估計它會在2010-2020年這十年成為壓倒性的標準。
有了這樣的優勢,聯通的選擇應該是極力擴大優勢。在資費標準和品牌制定上,聯通應以迅速擴大數據業務的用戶群為第一目標。
初期可以按時長計費的方式吸引用戶,在用戶發展到一定規模之后,再增加以按流量計費的方式吸引有這類需求的細分群體客戶。試商用時期網絡尚未完善,市場能接受的數據業務價格尚未可知,在資費政策制定上,聯通可能需要考慮高資費、限制用戶等因素;但是商用之后,由于WCDMA在速率、獨有終端、獨有業務上的優勢,相比其他對手的3G,聯通的WCDMA不是一種同質的產品,在針對各類細分用戶的定價上有更大的靈活性。
無論是從南方地區的市場還是寬帶業務的重要性而言,南方的寬帶業務都是聯通需要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武器。2009年以來聯通新增寬帶用戶數屢創新高,其中南方網通的貢獻約占三分之一。南方網通的寬帶業務,采用的是聯通上市公司向集團租賃資產的方式運營,每年的租賃費固定在20億,因此上市公司沒有承擔南方的投資及折舊的壓力,集團可以放開手腳,在南方發展寬帶業務。
至于山寨智能機、蘋果、谷歌、諾基亞等其他勢力,則是聯通的奇兵。華為和聯發科很快將發布用于智能手機的芯片,山寨WCDMA智能手機的價格1-2年內會降到現在普通山寨機的水平;蘋果的iPhone在中國除了聯通外沒有其他的選擇,即使聯通沒有引入iPhone,流入中國的水貨iPhone也是聯通WCDMA的潛在用戶;至于蘋果、谷歌、諾基亞等公司的網上商店分成問題,聯通也有一個其他國家運營商沒有的獨有優勢:付費渠道,在中國向用戶收取小額增值業務費用,采用信用卡方式始終是少數,通過運營商收取才是主流。
移動:橫向擴張才能自救
移動在2G時代的完勝,使得其擔負了TD-SCDMA的重任。相比聯通和電信身處像模像樣的產業鏈,移動為了做好TD-SCDMA,似乎是要以一己之力,打造出一個從芯片到業務的產業鏈;甚至在TD未來的發展方向上,移動也要進行投入。2G時代移動等著產業鏈中其他環節上門服務,現在需要主動尋找合作了:在芯片上需要大唐、聯發科,在系統設備上需要中興、華為、愛立信,在終端上需要諾基亞、蘋果,在TD未來演進上需要大唐、華為,只是這些廠商中,有實力者往往有更多的利益在WCDMA上,與移動的合作往往應付多于全力投入。
移動的機會,一是價格戰,二是產業鏈上橫向擴張以延緩對手進展,三是競爭對手失誤。其一,移動的品牌好、服務好、管理好、人才好,但是TD-SCDMA在終端、網絡上處劣勢,只有用價格戰才能吸引用戶,減緩3G潛在用戶向對手轉移的速度,才能打擊對手的利潤。和移動在TD手機上的補貼不斷加大一樣,移動未來必然在G3上網本和上網卡上加大補貼。其二,移動在業務上尚有一定優勢,在SP、即時通信(飛信)等領域也有漂亮的成績,最近還開始涉及在線商店;隨著競爭對手占優的3G業務開展,整個3G產業鏈必然向聯通電信靠攏,移動能做的是利用產業鏈上的優勢,在產業鏈整合和開拓上發力,延緩產業鏈向對手靠攏的速度。其三只能是聽天由命了,兩個競爭對手同時出錯的概率還是比較小的。
電信:迅速提高移動業務經營能力是關鍵
最近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電信老總王曉初和移動老總王建宙在年報發布會上,都強調諾基亞愿意做CDMA/TD-SCDMA手機了。指望一個主要收入來源于GSM/WCDMA手機和設備的公司,在不占優勢的CDMA/TD-SCDMA上全力合作,無異于緣木求魚。
電信比移動走運的地方是,CD-MA產業鏈余威還在,短期內在系統技術指標上不會被WCDMA落下太遠,電信在網絡和終端上全力投入,1-2年內至少可以保證3G市場上第二名的地位無憂。
但未來該怎么辦?電信除了和移動一樣,等待還見不到影的4G,或者期待全球沒有成功商業模式的Wifi,還能做些什么?迅速提高移動業務經營能力、特別是在渠道方面的經營能力是關鍵。
需要注意的是,電信推出了天翼品牌,推出了互聯網手機,但是從喊出口號到賺到真金白銀之間,是需要經營能力支撐的。電信已經十年沒有經營過激烈競爭的移動業務了。移動業務對服務、渠道的要求,遠遠高于固網。電信有良好的管理體系和優秀的人才儲備,但是移動經營的經驗不是一天兩天就能練出來的。
接收CDMA業務之后,電信在人力服務等方面迅速進行了投入,全員營銷和大客戶營銷上的效果,在2009年初的新增用戶數上也體現出來了。但是渠道的建設受制于CDMA終端銷量,移動品牌和資費的設計更是有189和133左右互博的難題,從這些方面看,電信遇到的難題不會比聯通當年經營CDMA時少,而且電信還是在CDMA產業鏈頹勢盡顯時接手,難度只會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