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航天新聞網2018年7月7日報道 ] 衛星運營商認為衛星天線是利用衛星實現寬帶服務的薄弱環節,不但技術落后,而且成本也高。
相較傳統碟形天線,衛星運營商希望可以同時跟蹤多顆衛星、適合多個表面的平板天線可以成功,但仍有關鍵點需要突破。
SES Networks亞太區副總裁伊姆蘭·馬利克(Imran Malik)7月3日在APSAT 2018會議上表示,“天線的作為衛星通信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尚未創新”。他說,研發不充分使天線費用昂貴并且批量生產困難。
APT Satellite執行副總裁黃寶忠對此表示贊同。如果天線費用更低,則在為海上漁船提供衛星通信服務將具有“巨大的潛力”。
2017年,Kymeta公司的第一批產品開始裝備。Phasor公司首席執行官David Helfgott稱其將于2018年晚些時候或2019年上半年開始生產平板天線。其他公司也計劃在2019年進入平板天線市場。
Malik表示,平板天線將有助于將衛星通信從小眾應用轉變為主流連接方式。然而,其他人并不贊同他的看法。
“平板天線很好,但主要的問題是可能無法達到所需的容量,”Eutelsat亞洲首席商務官Ken Loke說道,“這對于飛機、火車、汽車來說都很好,但是上行鏈路的能力限制了通過其可以傳輸數據的容量。同時,最便宜的價格可能是每單位1,500美元到2,000美元。“
Loke表示,Eutelsat能夠以350美元左右的價格提供70厘米的天線系統,包括調制解調器和其他組件。
中國衛通副總裁姚發海表示擔心平板天線如果出現性能問題,將會產生嚴重的干擾。
SES在3月份宣布投資三家公司--Viasat,IsoTropic Systems和Alcan Systems--以構建與其下一代O3b mPower星座兼容的平板天線。Malik表示,SES的O3b mPower目標是“將每兆比特的成本降低十倍,將每個終端的成本降低五倍,并將吞吐量提高至少十倍。”
O3b mPower包括7顆衛星,由波音公司建造,計劃2021年發射,旨在提供10太比特的通信容量。(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 梁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