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智能網聯汽車暨汽車半導體高峰論壇”于12月15日在上海王寶和大酒店舉辦,意行半導體楊守軍博士受邀在會上發表了題為 ”廈門意行雷達解決方案促進自主雷達產業發展“的演講。以下為楊守軍演講實錄:
楊守軍:剛才潘董事長說的我深有體會:主機廠的需求到tier1實踐需要三年時間,tier1到芯片的實踐需要五年時間,我們已經做了八年。我們做這方面比較早,體會也比較深刻,從開始的時候比較高大上的項目到走過來,歷程比較艱辛。我們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積累,尤其2015—2017年也是這個行業落地的一個過程。車載雷達方面佐思的材料非常好,每年都會有一些報告分析,上面有很多的市場動態和趨勢介紹。我再結合我們公司的發展情況回顧一下。
為什么大家都知道毫米波雷達,都盯著車載領域,因為都覺得這個領域的市場規模非常大。其實我覺得客觀現狀是:毫米波在世界范圍來看,這種技術轉化成市場有很多很多的機會,不僅僅是車載領域。但是技術轉化到產品還需要各位同仁,尤其是產業鏈的資源共同去推動。
我們現在做的主要工作,主要在這幾個方面:汽車領域,智能交通,和無人機。進一步深入下去,其實還有很多領域可以做,如智能家居、物聯網和消費領域就可以做很多工作。
我們在交通領域有一些成功案例。有一個案例從2014年就在測試了,這是在東北的極寒地帶,是交通雷達。
這是一個植保無人機,在2017年推向市場的時候,給應用部門帶來極大的方便。
車載領域讓大家覺得既愛又恨,愛它的市場非常大,恨它這個過程太艱辛。剛開始從客戶的角度,買車人的角度,在4S店發現毫米波雷達要幾千塊錢。我們2010年買的雷達要1萬多,因此覺得有很多機會。但是真正落地時發現這種雷達也就幾百塊錢,從原廠的角度來考慮,從原來的1萬多到幾百塊,發現落差太大了。
但是真要做到前裝市場,這個過程讓人痛不欲生。我們最近就遇到這個問題:車廠把它的風險全部轉嫁到tier1,tier1把風險全部轉嫁到芯片廠商。我覺得過了AEC-Q100只是證明你過了一個行業標準,真正的問題是給你下了訂單以后,如何保證你的芯片不出現任何問題。這是更恐怖的事情,因為AEC-Q100不可能讓每塊芯片都做這樣的實驗,生產線需要自己控制,這是最關鍵的環節。
從2010年中國引進ACC開始,2015年、2016年合資品牌B級車型開始加裝毫米波雷達,目前逐步滲透到大多數A+車型上。自主品牌為了控制成本,主要在B級車型上加裝雷達,并且還不是全部裝。
ADAS的應用,商用車應該走在前面。從2018年4月1日起,商用車都必須具備FCW功能。據我所了解的情況,大家基本上都用視覺傳感器去做FCW。但從2019年4月1日起,商用車必須要具備AEB功能,這時就需要加入毫米波雷達。 商用車的ADAS應用走在了前面,乘用車也有這樣的趨勢。政策層面已經在討論,有可能會在2018年推動。我更期待法規要接地氣,不能搞太多細節。如果這些細節全都參考國外已經實現的技術,那推出這個標準以后,反而讓國外廠商優先占領了市場,自主品牌的機會就比較小了。
ADAS應用較多的功能主要是ACC、前碰撞預警、AEB等,現在增加了前向橫向來車預警,這個功能也逐步在實現了。前兩天在深圳坐朋友的奔馳車,兩側都加了24G雷達,這樣可以探測到橫向來車,體驗效果非常好。
就我們所了解的情況來看,在市面上已有毫米波雷達的車80%是具備盲區監測和LDW功能的。早期簡單的盲點監測(BSD)解決5米或者10米以下的問題,目前已經進入到解決40米的問題。接下來要進入到解決70米的問題。40米BSD我們已經成功進入某車型,70米BSD從2017年開始從研發需求進入到做方案階段。開門預警對功耗、待機情況有一些要求,目前還沒有做到,這也是未來的一個發展方向。
剛才結合了具體需求,談了對行業的理解。我更期待把更多視覺方案跟我們毫米波雷達結合起來。客觀來說國內毫米波雷達能上車的,我們應該說走在最前面。大多數廠商只在試用階段,真正裝車的其實很少。
毫米波雷達的方向比較好,但是量還沒起來。客觀來說,不管是24G還是77G,前兩年很缺芯片。廈門意行首先突破了24G芯片,最近也有國內廠商在77G上有突破,但是剛才說了要做好五年的準備。這個過程確實比較漫長。今年2017年我們的產品開始出貨,現在有多款車型用了我們的產品。
國內做毫米波雷達有很多家,全國估計上百家。經過2016年底2017年初的一輪融資,行業會有一些整合。整體來說方案比較多,能真正落地的比較少,傳統tier1比較低調,并且做的都是比較接地氣、實質性的工作。
我們公司在2017年拿到了一筆風投,現在寶安集團、北汽對我們進行了戰略投資。我們的業務原來定位在毫米波芯片,發現從芯片轉到下游去要好多年時間,所以我們也在進一步拓展到做方案,縮短這個過程。很榮幸,我們2016、2017年拿到了中國芯的獎項。我們現在從芯片到方案、到下游廠家整個產業鏈都打通了,產品和客戶信任度也逐漸建立起來了。
我們主要做24G頻段的高性能產品,能和國外產品PK的。同時77G也開始在研發,但總體來說77G面臨最大的問題是缺乏產業鏈的配合。77G更多解決的是車前面的要求,譬如AEB和ACC,但是在制動,以及把傳感和制動合在一起的軟件策略環節,國內產業鏈有缺失。我個人覺得還有一段路要走,國內做制動的幾個大品牌也很想做ACC/AEB,沒有AEB/ACC他們發現也很難走下去,問題是這需要很長時間的摸索。
我們結合一些車規級上的要求,結合我們對國內外雷達的大量研究,結合國內差異化的需求,走了一些差別化的路線。我們基于自己的核心硬件底層技術和雷達技術,根據客戶的需求量身定制了一些方案。
做毫米波雷達,也是像超聲波一樣,最后要統一成一個方案或者硬件平臺,這里面不僅有射頻,還有中頻、信號處理等等。期待大家抱著一個開放和合作的心態,匯聚資源做一些事情,我們最大的對手其實是國外的巨頭。
有時候開玩笑說我們要成為打不死的小強,雖然小強很討厭,但是它生命力很頑強。這也是我們國內民營企業的特點,從打不死到逐步去獲得一些市場份額。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