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首枚民營WiFi衛星正式亮相,它將于明年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系列火箭發射,而整個衛星協作計劃目標是在2026年為全球提供免費衛星網絡。
號稱30億元打造的“連尚蜂群星座系統”項目,是WIFI萬能鑰匙運營商連尚網絡的衛星上網計劃。據了解,該星座系統計劃在2020年完成第一批十顆衛星的發射,而整個系統最終將由272顆分布于中、低軌道的衛星和數據處理應用中心組成,星座分為外層和內層。其中外層由距離地面1000km上的72顆骨干星組成,內層由距離地面600km的200顆節點星組成。
“步入5G時代,未來的通信模式一定是天地一體化。”連尚網絡衛星團隊首席科學家安洋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隨著譜段不斷提升,基站覆蓋性越來越差,衛星網絡的出現將能做到有益補充。
近年來,隨著民營商業航天的迅速發展,國內外多家公司也先后布局類似的星座計劃。衛星網絡正成為全球科技公司競相角逐的熱土,OneWeb、Telesat和馬斯克創立的SpaceX等公司都在這片領域“跑馬圈地”。
值得注意的是,在宣布衛星網絡計劃之后,連尚網絡輪值總裁王小書表示未來整個衛星網絡在向C端開放用戶體驗十分重要,使用時會采取免費策略,通過數據運營進行定制服務、挖掘增值空間。
“按照國際測算,衛星投入產出比1:7或者1:14。”提到高額的投資成本對免費商業模式的挑戰,安洋表示,衛星上網的費用僅占很小一部分,通過大數據處理、產業應用等多種方式獲取收益則更為重要。
在王小書看來,衛星網絡是典型的網狀業務,目前先搶占賽道找準方向十分重要,眼下入局者很少,更希望有企業開放探索,而不是形成“你死我活”的競爭態勢。 安洋表示,衛星網絡是有一定的技術門檻,目前國內從事衛星整體設計和研制的人其實非常少,連尚網絡衛星團隊核心成員均來自航天院所總體設計單位,需要通過研發和探索慢慢打開市場。
來源:央視新聞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