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上公布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提出,將深空探測及空間飛行器在軌服務與維護系統作為“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六大重大科技項目之一。
天宮二號將搭載全球第一臺冷原子鐘、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8日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今年空間實驗室任務的各次飛行都安排了多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項目,例如天地量子密鑰傳輸試驗、激光通信試驗等,在信息安全領域有著廣泛應用前景。
周建平介紹,這些項目大多是當前世界最前沿的探索領域。比如,空間冷原子鐘的實驗。預計今年三季度發射的天宮二號,將搭載全球第一臺冷原子鐘,利用太空微重力條件,穩定度高達10的負16次方。超高精度的原子鐘是衛星導航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再比如三維成像微波高度計,能夠在一個寬幅的三維海平面測量中,得到精度優于5厘米的測量結果,將海浪高低測量出來……
“中國一直本著和平開發利用太空的原則,歡迎并致力于國際合作。”周建平說,天宮二號將搭載中國科學院與瑞士日內瓦大學聯合研制的伽馬暴探測設備。這臺設備比過去國際上類似儀器的探測效率高數十倍。中歐科學家將一起測量宇宙的伽馬暴射線和散射狀態,從而研究揭示宇宙結構、起源、演化的一些問題。
巡天望遠鏡:視場角比哈勃大300多倍
周建平表示,未來會單獨發射一個十幾噸的光學艙,與空間站保持共軌飛行狀態。“計劃在光學艙里架設一套口徑2米的巡天望遠鏡,分辨率與哈勃望遠鏡相當,視場角是哈勃的300多倍。如果在軌10年,可以對40%以上的天區,約一萬七千五百平方度天區進行觀測。”周建平說。
這套望遠鏡,天區和波段覆蓋廣,像質好,將是中國人的“宇宙之眼”。它可以源源不斷地為科學家們研究宇宙學和天文學提供海量的科學數據,為中國科學家站在世界科學前列、做出重大原創性成果提供有力支撐。
“宇宙的構成和演化,暗能量、暗物質、黑洞的研究……我們期待對宇宙學、天文學的基本問題取得重大突破。”周建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