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開大學收到我國探月工程二期項目主持單位發來的感謝信,感謝南開大學電光學院在探月工程中起到助地面科研人員傾聽嫦娥三號衛星“心聲”的作用。而據學院何教授介紹,該系統在整個探月工程中相當于收聽嫦娥聲音的“耳朵”,讓地面科研人員能夠準確地接收衛星傳回的信息。
在探月二期科研項目中,學院以閻教授為核心的超導與微波研究室參與了“深空站高靈敏度接收系統用超導材料及濾波器技術研究”,承擔著對遙遠飛船微弱信號的接收和測量控制任務。超導技術的成果在探月工程上的應用,是該技術在我國航天測控領域的首次突破,這在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
嫦娥三號衛星在探月過程中,“看”到的畫面、“聽”到的聲音、“感受”到的溫度,想要告訴地面科研人員的,都是以電波形式傳回。然而,月球與地球的距離有38萬公里,無線電信號經過遙遠的距離傳播到地球會有很大的衰減。而且,太空中乃至地球上,充斥著手機、wifi、GPS等各種紛繁復雜的電波信號。因此,對于地面科研人員來說,聽出來自遙遠太空的嫦娥三號的“話”,相當于在嘈雜的環境中聽清楚遠處眾多人群中某個人的喃喃細語。
“高溫超導濾波器,就是通過超導技術把嫦娥三號衛星發射出來的極微弱信號和其他的‘雜音’信號區分并檢測出來。而我們和16所合作設計的超導接收機前端系統信號在進入時,損耗幾乎為零,系統噪聲溫度低于11K,這大大提高了接收信號的靈敏度。”何教授介紹說,而一般的探測器很難從雜音中探測到來自深空的微弱的信號。
其實,此次嫦娥三號任務,也是電光學院以閻教授為核心的超導與微波團隊設計的高溫超導濾波器在深空探測領域的首次應用。2008年,他們接到了上級與兄弟單位的攻關任務,于2012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