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南交通大學的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超導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完成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軌道測試。照片中,一名學生正準備試車。
參考消息網5月12日報道 港媒稱,中國正在研制超級磁懸浮列車,采用真空管設計,未來的時速可達到每小時2900公里。
香港《商報》網站5月12日報道稱,在西南交通大學的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超導技術研究所,中國科學家首次成功完成載人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軌道測試。這一項目由鄧自剛博士領導,他已經對這項技術進行了數年研究。
《科技世界》報道稱,去年3月,鄧自剛率領的研究小組進行了第一次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軌道測試。這種新型環形軌道將掀起一股速度更快的列車的浪潮。
鄧自剛表示,為了進一步推進這一項目,必須完成兩個階段性目標。他說:“第一階段是研制一條高溫超導磁懸浮環形軌道,能夠讓速度達到每分鐘25公里。這個目標已經在2013年2月實現,促使研究人員進入下一個階段的研究。第二個階段是為環形軌道安裝真空管,也就是打造真空管高溫超導磁懸浮列車。在設計上,這輛列車在不搭載乘客情況下的最大速度可達到每分鐘50公里。”
鄧自剛說:“列車的速度因為環形軌道半徑太小受到限制,軌道的半徑只有6米。這一項目的重要意義在于打造世界上第一個真空運輸系統原型。目前,我們正對這個新系統進行真空測試。在不久的將來成功運行之后,我們將公布我們的研究成果。”
它的主要原理是利用高頻電磁場在金屬表面產生的渦流來實現對金屬球的懸浮。將一個金屬樣品放置在通有高頻電流的線圈上時,高頻電磁場會在金屬材料表面產生一高頻渦流,這一高頻渦流與外磁場相互作用,使金屬樣品受到一個洛淪茲力的作用。在合適的空間配制下,可使洛淪茲力的方向與重力方向相反,通過改變高頻源的功率使電磁力與重力相等,即可實現電磁懸浮。一般通過線圈的交變電流頻率為104—105Hz。
至2012年世界上有三種類型的磁懸浮。一是以德國為代表的常導電式磁懸浮,二是以日本為代表的超導電動磁懸浮,這兩種磁懸浮都需要用電力來產生磁懸浮動力。而第三種,就是中國的永磁懸浮,它利用特殊的永磁材料,不需要任何其他動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