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記者張懿)如果把3G/4G、物聯網、新一代衛星定位等新技術產業比喻成作物,那頻率資源就是水。為產業和社會發展"解頻率之渴",正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在這方面,上海正努力通過精細化的管理,實現"開源節流"。
作為國內頻率資源最稀缺的城市,在上海,主要無線電頻率的占用率在幾年前就超過了90%。資源緊張,不僅政府關注,許多普通人都遭遇過--在公共場所WiFi上網,有時明明連上了,網頁卻打不開。
此時,設備、網站也許都正常,網絡堵就堵在同頻干擾上。幾個臨近的WiFi信號,如果沒有合理配置,造成使用同頻率的電波,那就像許多人在一間屋子里大聲說話,誰都聽不清。
根據"智慧城市"計劃,未來幾年,上海的公共WiFi基站將驟增到十幾萬個。不僅如此,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和傳統制造業的轉型,都將使上海在未來幾年加速應用無線技術--交通物聯網,要在機動車和道路上安裝海量的無線傳感器;數字化工廠則需要在車床上加裝遠程監控裝置。某種程度上,它們都是一塊塊吸水的海綿,對頻率構成巨大壓力。
應對"缺水",一個方法是"開源"。傳統WiFi頻段位于2400兆赫;但上海正準備將5800兆赫納入,另外,5100兆赫也剛成為無線寬帶互聯網的中遠期資源儲備。
"節流",其實就是挖潛。未來3年,上海將力爭完成對講機的"模轉數",這樣一來,在對講機使用的兩個主要頻率,資源占用將立即下降一半,未來甚至可能降到1/4。用專業人士的話說,這就是頻率資源的"數字化紅利"。
淘汰式微的通信工具,也將實現頻率的"騰籠換鳥"。曾風靡一時的"小靈通",用戶數已大幅萎縮。目前,平穩地使滬上剩余的"小靈通"用戶退網轉網,是上海無線電頻率管理的重點。被它占用的1900兆赫,將釋放給下一代通信技術TD-LTE。
上海市無線電管理局局長周衛東告訴記者,在"開源節流"之外,要化解頻率瓶頸,更關鍵的是靠精細化管理,提高利用率。
目前,上海要想整段地開發出空閑頻段,余地非常小。但在各個已被占用的頻率上,還存在著許多小段的空閑"頻率碎片"。通過技術手段"化零為整",碎片也就能轉變成資源,這一工作目前已經啟動。
作為基礎,今年年底前,上海將在虹橋樞紐和徐家匯商圈5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建設一套網格化的無線電監測系統。它將7×24小時地記錄周邊主要無線設備的工作狀態。從而幫助政府摸清"頻率碎片"的分布,經統一協調部署后,提供給社會。這套系統如果行之有效,可能在全市鋪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