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是否留意過,從幾年前開始,北京的紅綠燈變“聰明”了。一旦某個行駛方向的車輛過多,信號燈就會自動調節,并優先放行路口的公交車輛。“智能交通是物聯網的典型應用,如今檢測線圈、超聲波、微波等傳感設備已經埋設在全北京的各大主干道,不再依賴人工采集繁雜的路況信息。”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科技標準處處長林紹福對《北京科技報》說。
“從2009年下半年起,東城區和朝陽區已經開始試點,將物聯網應用于公共服務領域。比如‘電梯衛士’。”林紹福告訴記者,所謂電梯衛士,是在電梯中安裝一個傳感器,一旦電梯出現任何故障,感應信號會迅速通過無線電發送到后臺監控中心,自動報警。與此同時,這種應用還將拓展到有限空間的監控。比如北京眾多的地下通道、地下室和各類地下管道。今年,朝陽區4萬戶家庭安裝上了一種一氧化碳傳感器,傳感器可對煤氣濃度進行實時監控,一旦超過預設值就會自動報警,大大規避了中毒隱患。
義務獻血者的血最終流向何處?血液是否健康?使用是否合理?今后這樣的問題將不再成為困擾。北京每名義務獻血者的血樣,都將貼上帶有RFID射頻識別的電子標簽,它會跟蹤管理血液流轉使用的全過程。
今年起,物聯網還將進駐醫療衛生領域。比如藥品的追溯。一種正規藥品在出產后,都配有一個RFID識別碼,購買后,你可以依次判斷藥品真偽與相關生產信息。一旦該藥品出現質量問題,需要下架召回或搜尋購買者,廠家也可以通過后臺跟蹤迅速定位。
不僅如此,物聯網還將幫助社區醫生打造“居民個人醫療檔案”。出診時,醫生手持“電子便攜醫療隨訪儀”,在居民家中為患者現場測量各種身體指標,數據結果即可同步傳送到信息系統,歸納建檔。林紹福說,從今年上半年開始,這種新型醫療方式將在東城社區衛生服務站試點應用。
“與之對應的,物聯網還將監管醫療廢物的處置。”林紹福告訴記者,如果有人想盜取這些廢物用于非法生產,簡直就等于自投羅網。“運輸車門上安裝了電子感應器,在正常情況下車門是不允許被打開的。一旦半途遭遇異常開啟,監控終端即會發出警報。”
“但目前這些基于傳感器的操作,實際僅僅是物聯網的低級應用,因為最終還是離不開人的干預。”北京郵電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原副校長鐘義信表示,成熟的物聯網不僅可以提供信息,還可以把人類從規范化、標準化、重復化的工作中徹底解放出來,讓機器自行制定并實施合理決策,實現高端的人工智能。“物聯網的終極目標不在于傳感器。人類對于某一物體期望獲知的信息不計其數,但一個傳感器只能對應一個信息量,比如溫度、重量或壓力等。未來,物聯網需要將各種傳感器傳回的信息融合處理,向人類呈現物體的本質特點,出示具體的癥結分析,而不僅僅是提供支離破碎的數據。”
舉個例子,在一定里程的高速公路上,對同向車輛進行編隊,一旦打頭的汽車做出反應,雷達系統會將信號逐一傳送到后續車輛上,確保它們可以在最短時間內執行相同的動作,同步剎車或同時起步。等到那一天,你就真的可以“邊開車邊讀報”、“邊開車邊睡覺”了。
“就目前人工智能的理論研究而言,中國處于世界領先地位。”鐘義信坦言,目前中國科學家正從模擬人腦智能機制的產生和生長入手,并將美國各個派別的研究進行整合。“這是一把通往未來的金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