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5日零點16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北斗二號”第二顆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立刻引起世界關注。
據了解,這次發射的北斗導航衛星,是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計劃中的第二顆組網衛星,是地球同步靜止軌道衛星。它的成功發射,對于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衛星導航系統是現代軍事的“太空眼”,沒有它,巡航導彈、激光制導炸彈和戰略核導彈都將成為“瞎子”。衛星導航系統可以帶來巨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對民生和國防產生深遠的影響。目前,發展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成為各國爭雄的焦點。
中國北斗登陸太空
形成“四強爭雄”
中國成功發射北斗導航衛星,引起美、俄、英、法等國媒體的極大關注。因為,這意味著中國終于打破了西方在太空信息領域的壟斷,形成了美、俄、歐、中在衛星導航系統上的“四強爭雄”格局。
美國國防部從1973年開始實施GPS衛星定位系統的開發,是世界上第一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發明國,目前GPS系統有28顆衛星組成,在相當長的時間壟斷了全球軍用和民用衛星導航市場,中國民用車載導航系統基本被美國GPS所覆蓋。
繼美國之后,俄羅斯在衛星導航發展上也奮起直追。“格洛納斯”導航系統于上世紀70年代由蘇聯開發,主要用于軍事領域,1982年發射首顆導航衛星入軌。2001年俄羅斯與印度合作,將其升級為軍民兩用全球導航系統。目前,“格洛納斯”系統完成24顆衛星的部署工作后,衛星導航范圍可覆蓋整個地球表面和近地空間,實現全球定位導航,定位精度將達到1.5米以內,“格洛納斯”的定位精度比不上美國GPS和歐洲的“伽利略”,但抗干擾能力卻是最強的,可以有效地防止整個衛星導航系統被敵方干擾。
歐洲各國對發展衛星導航系統也不甘落后。1999年,歐洲提出了建立“伽利略”導航衛星系統計劃。經過長時間醞釀,2002年3月26日,歐盟15國交通部長會議一致決定,正式啟動“伽利略”導航衛星計劃。目前,歐洲各國已推出了30多顆衛星組成的“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精度比GPS高10倍,對物體的誤差范圍在1米之內。專家形象地說,GPS只能找到街道,而“伽利略”卻能找到車庫的大門。
中國北斗導航衛星升空,意味著中國成為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之后,第4個掌握衛星導航的國家。美國《太空評論》認為中國的“北斗”可以大大提升解放軍的精確打擊能力。
中國北斗登陸太空
擺脫受制于人
2003年3月20日,伊拉克戰爭爆發。美軍大批轟炸機、巡航導彈猛撲伊拉克首都巴格達,幾乎萬無一失地準確地命中目標。這些炸彈、導彈之所以都能夠實現精確打擊,是因為它們都是通過衛星導航系統來實現定位,提供這種定位服務的正是美國的GPS。
但遺憾的是英國、法國等美國的北約盟友卻享受不到GPS的“精確優惠”,雖然同是北約,歐洲的飛機也無法享受到美國提供的“精確制導”。據了解,美國人用的GPS系統分為軍用和民用兩種,供給各國使用的是精度不高的民用GPS,而精度準確的軍用GPS只供自己享用。美國軍用GPS的精度都是在1米左右,甚至1米以下,尤其它的第二代GPS投入使用,可以達到0.3米、0.2米。然而,美國為北約盟友提供的GPS的精確度限制在10米以外。歐洲各國覺得不能受制于美國,因此,他們聯合搞起了自己的衛星導彈系統——“伽利略”。
對在伊拉克戰爭中為虎作倀的“北約戰友”美國都留一手,對中國就可想而知了。
事實也正是如此。在伊拉克期間,中國中遠公司有一條遠洋貨輪,通過馬六甲海峽駛入印度洋后,被美國艦船攔阻,要求檢查船只。美國在伊拉克作戰,可以劃臨檢區,但不能把臨檢區劃到整個印度洋。
中國貨輪不買美國的帳,不停船受檢。但后來這條船開的時間不長,發現船用GPS失效了,船停了下來,當時船長以為是GPS出了故障,派技術人員檢查、檢修,但沒有發現故障。后來才明白是美國海軍對中國貨輪GPS進行局部屏蔽,GPS信號通過干擾消失了。因為這個GPS信號是美國發出來的,他知道定點干擾的問題。
一個國家的安全,不能依賴外國,必須依靠自己。如果中國的軍事裝備和通信聯絡也使用GPS,戰時很可能發生災難性的悲劇。
GPS系統是美國最早研制開發的,最早占領了國際市場,中國的民用市場也幾乎讓GPS獨領風騷。美國的GPS在全世界通用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很方便,但一旦美國不高興,隨時隨地就可以制裁你。
歐洲對美國全球定位系統就感到很不信任,所以歐洲要獨立開發“伽利略”。 美國人當初對歐洲的“伽利略”系統就頗有微詞,說我們都有一套GPS系統了,而且商業應用的時候大部分都是免費的,為什么你還要開發你的伽利略系統。歐洲人回答很明了,如果你美國不高興了,不讓我用了怎么辦?他們不愿意都吊在美國一棵樹上。
連歐洲都堅決要搞“伽利略”系統,中國如果不搞“北斗”系統的話,將完全處于被動的地位。
中國“北斗”的問世,的確使美國感到不安。美國《太空新聞》報道認為,中國的“北斗”軍事衛星導航系統擾亂了美國的計劃。中國航天部門正試圖借鑒歐洲“伽利略”系統,通過發射與美國導航衛星相似的M編碼頻率信號,來壓制美國衛星導航系統的軍事優勢。美國最好的解決方法將直接發展GPS-4,即第四代GPS系統。
中國“北斗”的問世和不斷完善,將逐步打破美國GPS一統天下的局面。目前,世界公認美國的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中國的“北斗”為全球四大衛星導統系統。聯合國已將這四大導航系統一起確認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核心供貨商。
中國北斗何時獨占鰲頭?
中國早在上世紀60年代末就開展了衛星導航系統的研制工作,但由于多種原因而夭折。70年代后期以來,國內開展了探討適合國情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的體制研究。先后提出過單星、雙星、三星和3~5星的區域性系統方案,以及多星的全球系統設想,并考慮到導航定位與通信等綜合運用問題,但是由于種種原因,這些方案和設想都沒能夠得到實現。
中國的“北斗一號”衛星導航系統正是80年代提出的“雙星快速定位系統”的發展計劃。北斗導航系統的方案于1983年提出,突出持點是構成系統的空間衛星數目少、用戶終端設備簡單、一切復雜性均集中于地面中心處理站。中國第一顆“北斗一號”衛星于2000年10月31日首次升空;同年12月21日第二顆“北斗一號”發射升空;2003年5月25日,第三顆“北斗一號”導航定位衛星送入太空。目前“北斗一號”已有四顆衛星在太空遨游,組成了完整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確保全天候、全天時提供衛星導航資訊。
據悉,“北斗一號”導航系統已在測繪、電信、水利、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和國家安全等諸多領域逐步發揮重要作用。
據專家介紹。今年4月發射的“北斗二號”導航衛星系統的性能大大超過了“北斗一號”衛星系統,使中國自主研制生產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又向前邁出堅實的一步。
《2006年中國航天白皮書》,宣布將在未來5年啟動五大航太工程,其中具有軍事用途的第二代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將在4年內完成部署。有專家表示,二代北斗衛星系統部署完成后,中國將能對小目標發動精準攻擊,而美國也有媒體認為中國用北斗計劃來壓制美國衛星的軍事優勢。
來自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的消息稱,中國自主研制的北斗二號系列衛星今年起進入組網高峰期,在今年和明年兩年要發射10顆左右的導航衛星,預計在2015年形成覆蓋全球的衛星導航定位系統。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宇航部部長趙小津介紹說,在今年和明年兩年我們要發射10顆左右的導航衛星,計劃2015年建成一個由30幾顆衛星組成的全球導航定位系統。目前我國的各種導航定位設備都要靠美國的GPS系統提供服務,“北斗”系統建成后,將使我國在衛星應用方面擺脫對國外衛星導航系統的依賴。(記者 邢巧燕)